C/S模型技術在WinCE串口編程中的應用
1.4 客戶端程序流程及工作原理
客戶端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客戶端程序只需將要發送的數據按照控制協議要求整合,將符合控制協議的數據提交給服務器端的程序即可。
2 關鍵技術
2.1 結構體定義
為實現服務器端程序所有線程的管理,同時方便所有線程之間數據的共享,在創建線程時,對線程傳遞參數的定義就變得尤為重要。在本方法的實現中定義了一個線程傳遞參數,定義如下:
2.2 CMapStringToPtr類
CMapStringToPtr類是MFC集合類中的一個模板類,也稱為“字典”,就像一種只有曲列的表格,一列是關鍵字,一列是數據項,它們是一一對應的。關鍵字是唯一的,給出一個關鍵字,映射表類會很快找到對應的數據項。映射表的查找是以哈希表的方式進行的,因此在映射表中查找數值項的速度很快。該類最適用丁需要根據以CString對象為關鍵字進行快速檢索的場合。
為便于緩沖區和句柄的索引,在本方法的實現中使用CMapStringToPtr類的對象來管理線程和緩沖區的句柄。
2.3 CEvent類
CEvent類的一個對象,表示一個“事件”——一個允許一個事件發生時線程通知另一個線程的同步對象。在一個線程需要了解何時執行任務時,事件是十分有用的。例如,拷貝數據到數據文檔時,線程應被通知何時數據是可用的。當新數據可用時,通過運用CEvent對象來通知拷貝線程,線程才可能盡快地執行。
另一個使用CEvent對象的方法是添加一個CEvent類型的變量,使之成為希望控制的類的一個數據成員。在控制對象被構造期間,可調用CEvent數據成員的構造函數,它指明時間是否是最初就被標記、需要的事件對象類型、事件名稱(如果在進程中要使用)和所希望的安全屬性。
此外CEvent對象還可以保護控制的資源,使該資源在一個時間里只可被一個線程訪問;使用時要先在資源訪問成員函數中構造一個CEvent類型的變量,然后調用封鎖對象的LOCk成員函數。此時,線程要么等待資源釋放后訪問;要么等待資源釋放而超時,訪問資源失敗。在各種情況下,資源都被以線程安全方式訪問。
總之,該方法實現的關鍵技術主要包含3個線程、結構體定義、CMapStringToPtr成員、CEvent成員和控制協議。
3 實現和應用
基于上面的講述,為了使用方便,將其所有的數據成員和方法封裝成一個類。本文所有代碼的實現使用的開發環境為EVC4.0,由于篇幅的關系,新建類的方法和開發環境的使用細節請詳閱參考文獻;對于在代碼中出現的API函數的一些用法和參數說明可以詳閱參考文獻;想對WinCE嵌入式系統有進一步了解,可以仔細閱讀參考文獻。
使用EVC4.0的Class wizrd插入一個新類,之后將上述代碼加入,使用時只需在程序開始時涮用AfxGetSerMsgQ()->Open()函數來打開串口,此時即可對相應的串口數據進行實時處理,同時不影響其他線程對該串口的使用;當其他線程使用該串口時,只需調用AfxGetSerMsgQ()->WriteBuffer()函數來發送數據,調用AfxGetSerMsgQ()->ReadData()函數來讀取數據即可。同時,這兩個函數的調用不會影響相應串口數據的實時接收,完全實現了串口的復用功能。
結語
本文提到的方法不但解決了WinCE操作系統不支持串口復用的問題,而且實現代碼簡單、通用性強,對于解決其他資源復用問題同樣有效。本文提到的方法已經在實際產品中應用,解決了實際的工程問題。該方法實現的代碼具有通用性,只需修改少量代碼就可以應用到其他嵌入式系統軟件代碼設計當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