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易失閃存技術NAND Flash內存設備的讀寫控制設計
NOR Flash和NAND Flash是現在市場上兩種主要的非易失閃存技術。Flash因為具有非易失性及可擦除性,在數碼相機、手機、個人數字助理( PDA)、掌上電腦、MP3播放器等手持設備中得到廣泛的應用。NAND Flash相對于NOR Flash具有更小的體積、更快的寫入速度、更多次的可擦除次數以及更低廉的價格而得到了迅速發展。大容量的NAND Flash特別適合現在數碼設備中大數據量的存儲攜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1]。
1 系統設計1.1 NAND Flash和NOR Flash的區別
1.1.1 接口差別
NOR Flash帶有SRAM接口,有足夠的地址引腳來尋址,可以直接和CPU相連,CPU可以直接通過地址總線對NOR Flash進行訪問,可以很容易地存取其內部的每一個字節。
NAND Flash器件使用復雜的I/O口來串行地存取數據,只能通過I/O接口發送命令和地址,對NAND Flash內部數據進行訪問。各個產品或廠商的方法可能各不相同。8個引腳用來傳送控制、地址和數據信息。NAND Flash讀/寫操作采用512或2 048字節的頁。
NOR Flash是并行訪問,NAND Flash是串行訪問,所以相對來說,前者的速度更快些。
1.1.2 容量和成本
NOR Flash的成本相對高,容量相對小,常見的有128 KB、256 KB、1 MB、2 MB等;優點是讀寫數據時,不容易出錯。所以在應用領域方面,NOR Flash比較適合應用于存儲少量的代碼。
NAND Flash的單元尺寸幾乎是NOR Flash器件的一半,由于生產過程更為簡單,也就相應地降低了價格。容量比較大,由于價格便宜,更適合存儲大量的數據。
1.1.3 可靠性和耐用性
采用Flash介質時一個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是可靠性。對于需要擴展MTBF的系統來說,Flash是非常合適的存儲方案??梢詮膲勖?耐用性)、位交換和壞塊處理三個方面來比較NOR Flash和NAND Flash的可靠性。壽命(耐用性)在NAND Flash閃存中每個塊的最大擦寫次數是一百萬次,而NOR Flash的擦寫次數是十萬次。NAND Flash除了具有10∶1的塊擦除周期優勢,典型的NAND Flash塊尺寸要比NOR器件小8倍,每個NAND Flash塊在給定的時間內的刪除次數要少一些。
1.1.4 位反轉
NAND Flash和NOR Flash都可能發生比特位反轉(但NAND Flash反轉的幾率遠大于NOR Flash),因此這兩者都必須進行ECC操作;NAND Flash可能會有壞塊(出廠時廠家會對壞塊做標記),在使用過程中也還有可能會出現新的壞塊,因此NAND Flash驅動必須對壞塊進行管理。
位反轉對于用NAND Flash存儲多媒體信息時倒不是致命的。當然,如果用本地存儲設備來存儲操作系統、配置文件或其他敏感信息時,必須使用EDC/ECC系統以確??煽啃?。壞塊處理NAND Flash器件中的壞塊是隨機分布的。NAND Flash器件需要對介質進行初始化掃描來發現壞塊,并將壞塊標記為不可用。
1.1.5 易于使用
NAND Flash不能在片內運行程序,而NOR Flash可以。但目前很多CPU都可以在上電時以硬件的方式先將NAND Flash的第一個BLOCk中的內容(一般是程序代碼,也許不足一個Block,如2 KB大小)自動拷貝到RAM中,然后再運行。因此,只要CPU支持,NAND Flash也可以當成啟動設備。由于需要I/O接口,NAND Flash要復雜得多。各種NAND Flash器件的存取方法因廠家而異。在使用NAND Flash器件時,必須先寫入驅動程序,才能繼續執行其他操作。
1.2 NAND Flash的存儲結構
大多數的NAND Flash都大同小異,所不同的只是該NAND Flash芯片的容量大小和讀寫速度等基本特性。
塊Block是NAND Flash的擦除操作的基本/最小單位。頁是讀寫操作的基本單位。
每一個頁,對應還有一塊區域,叫做空閑區域/冗余區域,而在Linux系統中,一般叫做OOB(Out Of Band)[2]。這個區域最初基于NAND Flash的硬件特性,數據在讀寫時候相對容易出錯,所以為了保證數據的正確性,必須要有對應的檢測和糾錯機制,此機制被叫做EDC(Error Detection Code)/ECC(Error Code Correction)。所以設計了多余的區域,用于放置數據的校驗值。OOB的讀寫操作一般是隨著頁的操作一起完成的,即讀寫頁的時候,對應地就讀寫了OOB。OOB的主要用途: 標記是否是壞塊,存儲ECC數據,存儲一些和文件系統相關的數據。
1.3 NAND Flash的接口控制設計
系統中選用的NAND Flash為海力士半導體公司(Hynix)的H27U1G8F2B[3],它是一個1 GB的內存,每頁的大小為2 112字節(2048+64備用),每個塊的大小為128K+4K備用字節。H27U1G8F2B的8個I/O引腳是地址復用的,這樣可以減少引腳數,并方便系統升級,閃存的電源為33 V。NAND Flash H27U1G8F2B的接口控制電路如圖1所示。
圖1 NAND Flash控制電路
由于NAND Flash只有8個I/O引腳,而且是復用的,既可以傳數據,也可以傳地址、命令。設計命令鎖存使能(Command Latch Enable, CLE) 和 地址鎖存使能(Address Latch Enable,ALE),就是先要發一個CLE(或ALE)命令,告訴NAND Flash的控制器一聲,下面要傳的是命令(或地址)。這樣,NAND Flash內部才能根據傳入的內容,進行對應的動作。相對于并口的NOR Flash的48或52個引腳來說,大大減小了引腳數目,這樣封裝后的芯片體積小。同時,減少了芯片接口,使用此芯片的相關的外圍電路會更簡化,避免了繁瑣的硬件連線。
2 軟件設計
2.1 NAND Flash的讀寫控制
Linux MTD[4]對NAND Flash芯片的讀寫主要分三部分:
① struct mtd_info中的讀寫函數,如read、write_oob等,這是MTD原始設備層與Flash硬件層之間的接口。
② struct nand_ecc_CTRl中的讀寫函數,如read_page_raw、write_page等,主要用來做一些與ECC有關的操作。
③ struct nand_Chip中的讀寫函數,如read_buf、cmdfunc等,與具體的NAND controller相關,就是這部分函數與硬件的交互。
這三部分讀寫函數是相互配合著完成對NAND Flash芯片的讀寫的。首先,MTD上層需要讀寫NAND Flash芯片時,會調用struct mtd_info中的讀寫函數;接著,struct mtd_info中的讀寫函數就會調用struct nand_chip或struct nand_ecc_ctrl中的讀寫函數;最后,若調用的是struct nand_ecc_ctrl中的讀寫函數,那么它又會接著調用struct nand_chip中的讀寫函數。讀寫相關函數如圖2所示。
2.2 NAND Flash的讀頁流程
2.2.1 讀頁時序
讀頁流程如圖3所示。可以看到如果要實現讀一個頁的數據,就要發送Read的命令,而且是分兩個周期,即分兩次發送對應的命令。第一次是00h,第二次是30h,而兩次命令中間,需要發送對應的你所要讀取的頁的地址。 圖4為讀頁時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