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市場分析 > 電子立國芻議

        電子立國芻議

        作者:葉鐘靈 時間:2014-01-03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人類社會的農業化時代歷經萬年,中國穿越了雄漢、盛唐、富宋、庸明、閉關鎖國清各個朝代,直到乾隆50年(1785年)中國的GDP總值仍獨占世界的32%,超過歐洲(主要11國合計)的22%,“放眼四海,唯我獨尊”,天朝大國,萬夷臣服。就在這時,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1793年英國使者馬戛爾尼(Lord Macartney)造訪中國,帶來了工業革命成果,但乾隆不以為意,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高傲自滿,閉關鎖國,堅持自耕自足的農業文明。而后船堅炮利的英國發動鴉片戰爭,弓箭對槍炮,雖曾英勇抗敵,無奈力不從心,1842年訂立了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帶來了近200年的衰落腐朽,宣告了農業時代的落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15116.htm

          世界工業化則沿著歷史的發展規律一波一波昂然前行,國民經濟主導工業,從紡織、鋼鐵、汽車轉型升級到電子工業,前三波大約各為50年左右,這和1926年俄國經濟學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為期50~60年的“經濟長波周期”相吻合,美籍奧國經濟學家熊彼特則以技術創新解釋了經濟長波周期運動的原由,推動工業化一波一波前行。信息化周期長達80周年記得是位日本專家提出來的,日本著名電子產業分析家南川明指出,由于新興經濟國家中產階層的擴大,電子產品需求有望,今后電子工業將繼續保持上揚趨勢,據市調公司IHS的預測,2010~2020年間世界電子工業將以年均6%(高于2000~2010年的2.3%)的速度成長,屆時將達約2.7萬億美元。作為電子工業基礎的(世界)市場,據IC Insights預測,2011~2021年間將以每年8%的速度成長,屆時將達5700億美元(仍占電子工業的21%)。電子信息產業前途有望,可時不我待,立等舉措!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到2010年末我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電子信息產業同樣發展迅速,地位日重,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指出:電子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對于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升級、轉變發展方式和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國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快速推進時期,信息技術和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將更加突出。理舉辭達,豪情滿懷,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近年發展也見證了奇跡,2002~2011年間的銷售收入以年均21.4%的速度高速成長,達7.5萬億元,2013年上半年實現銷售值4.3萬億元,同比仍增長12.4%。事實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成績斐然,問題可也不少,即以其另一基礎產品――液晶面板為例,近年發展迅速,預計2013年可達9800萬片,2014年更將躍升27%,突破億片規模,達到1.25億片,不但一改原先“缺屏”的尷尬,而且預計到2015年或將擁有8條8.5代生產線,可能會迫使已趨飽和的世界液晶面板市場重新洗牌,是喜是憂,或各持一見。

          中國是“制造大國”,不是“制造強國”,且是“創新小國”。Made In China的實際情況是,很多商品僅組裝在中國,設計不在中國,品牌不在中國,核心元器件不在中國,制造設備不在中國,利潤不在中國,只有市場在中國。有報道稱,目前中國汽車工業總體技術自給率僅60%左右,轎車制造裝備的70%依賴進口;我國是彩電、電腦、手機生產大國,但其關鍵技術基本都掌握在跨國公司之手,連一個小小的鼠標都要交專利費。制造設備基本從國外進口,中國家電、手機、電腦、汽車電子等所需核心芯片80%以上依賴進口,據海關統計,2012年我國原油進口值2207億美元,屬第一進口產品,同年緊跟其后的即是(進口值1921億美元)。2012年中國集成電路市場總額達8558億元人民幣(約合1363億美元),占全球半導體市場(2916億美元)的46.7%,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應用市場。同年我國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的銷售額為2158億元,僅占市場需求的25%,就是說,我國75%的集成電路市場為國外供應商所壟斷,尤其是在高端微芯片(CPU、GPU、MCU和DSP等)、大容量存儲器等方面基本依賴進口,“缺芯”問題長期嚴重存在,根本未得解決。

          對比日、韓、中國臺灣地區的電子工業發展,無不以半導體、集成電路發展為契機,走上“”之道。它們都是在政府立法(“電子工業振興法”等)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技術引進開拓創新,所制產品引領時尚,橫掃世界市場(“出口導向”),從而使電子工業獲得了20多年連續的兩位數高速增長,終于超越紡織、鋼鐵、汽車而成為國家第一工業,故有“”之說。對比之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雖也有幾十年的快速發展,卻只見市場龐大無比,今天在京所見“販夫走卒、引車賣漿”之流也無不人手一機(手機),但最時尚、最熱銷的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卻都掌控在外國公司之手,據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日前的一份報告稱,2013年第3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蘋果、三星兩家公司不僅市場份額持續保持領先,且它們的智能手機業務利潤竟不可思議地占到該市場利潤總額的109%,說其原因是其他競爭對手的智能手機業務都在虧損。

          我國領先世界的產品產量首推鋼鐵,我國粗鋼排名世界第一,2012年近7.2億噸,占全球產量的46%,超過第2至第20名的總和,“鋼鐵元帥升帳”后戀棧不去,產能大量過剩,庫存極其嚴重;2012年中國汽車產量1927萬輛,連續4年蟬聯世界第一,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5%,穩坐世界第一大汽車生產大國的寶座,預計到2018年,中國的汽車生產量可望達到2730萬輛,年均增長率仍保持在6%,中國從“自行車王國”正在逐漸走向“汽車王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小,污染惡化,石油進口日增,交通問題嚴重,何如新加坡、香港限制小轎車的發展? 更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汽車市場格局是國際公司以40%的資本,占據50%的市場份額,攫取了70%的利潤,何苦來呢!其他還有造船業也排名世界第一,占到世界總造船量的41%,眾所周知,它在世界上早已被列入夕陽產業。2013年世界500強榜單中,我國有9家銀行上榜,卻占了我國上榜89家公司利潤總額的55%,美國有8家商業銀行上榜,相應所占利潤僅11.9%,折射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過度金融化和銀行業攫取利潤蛋糕實在過多。又據報道,我國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也曾被認為是“先導性、基礎性和支柱產業”,占“政府財政收入的10~40%”,發展過速,已有人提醒中國“應當及時處理房地產泡沫”,我國最大商業地產開發商王健林日前認為,未來10年,世界上前100大的房地產公司都是中國的,現在全球前20已經都是中國的。這對于中國來說,并不是一個好現象。沒有哪一個國家依靠房地產能讓經濟持續發展的,過度依賴房地產只能釀造一輪又一輪經濟金融風險乃至危機。十八屆三中全會雖未再提“房地產調控”,但分析人士認為,配合土地的改革、財稅體制改革等舉措,房地產市場走向將深受影響,正在扭轉這一局面。

          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布了我國第一部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0)》,報告說,根據出口額計算的電子設備國際市場占有率,中國在2003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二,2004年又超過美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一,但報告也指出,中國電子信息產品數量競爭力超德美日居世界第一,而其產品的質量競爭力需要有所提高。事實證明,2012年中國彩電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近49%,手機產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出貨量的比重高達71%,可前者世界市場已經飽和,難有作為,后者僅是低端產品,產量雖大,其值甚小,未可樂道。

          日本軟銀公司社長日藉華裔孫正義說,日本競爭力的源泉曾是“”,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電子產業超過了美國,今天日本在電子技術領域,韓國和臺灣追了上來(而漸趨式微,有名的集成電路公司Elpida已賣給了美國Micron公司,Renesas為避免破產也已國有化)。美國電子工業的長盛不衰則是通過微軟、英特爾、谷歌、蘋果這些公司打造IT產業而走向了工業社會之后的信息社會。孫正義認為,重振日本再獲經濟增長能量,就要借鑒美國走過的道路,集中力量重點突破,走“IT立國”之道。我們應汲取美、日的經驗教訓,借三中全會東風,“加快結構調整優化”,“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我們離“電子立國”甚遠,更何談“IT立國”?愿我們正視現實,知而后行,發憤努力,加油向前緊趕吧!順便說一句,作為一個大國要“電子立國”就必須建立從元器件到整機相應完整配套的體系(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電子產業已基本做到了),大國印度也正朝這一方向努力,在先中國電子工業主要搞“產品組裝”,印度則是“辦公服務”(軟件),現如今印度也在建集成電路生產線了,并且在體制上先前印度和中國均建有相同的“電子部”,最近見到印度已改制為“信息通信部”,這也很靠譜的,就像境外媒體已有將Electronics演化為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一樣的與時俱進。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田东县| 安岳县| 手游| 莱州市| 绩溪县| 乌鲁木齐市| 德清县| 安岳县| 昌黎县| 建昌县| 恩平市| 离岛区| 通州区| 米林县| 阜城县| 辛集市| 交口县| 建宁县| 云和县| 车险| 吉首市| 汝阳县| 南汇区| 鄂温| 望城县| 房山区| 广州市| 桃园市| 嵊州市| 贵州省| 扎赉特旗| 丰原市| 彰武县| 罗定市| 专栏| 武夷山市| 宜宾县| 平山县| 中西区| 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