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定制打造企業ICT
當前,國內企業面臨著資源短缺、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與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帶來的嚴峻挑戰。如此背景下,利用ICT(信息與通訊技術)技術提升效率、創造價值,逐漸成為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作為發軔于亞洲的全球性ICT巨頭,富士通依靠東方式ICT建設思維正為中國企業信息化建設開辟一條新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15066.htm
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石豐瑜先生
日前,中國經濟時報獨家對話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石豐瑜,詳聊富士通東方式ICT建設思維。
中國經濟時報:什么是富士通東方式ICT建設思維?
石豐瑜:不同于歐美公司,富士通所提倡的東方式ICT建設思維,是指企業ICT系統與人員的結合緊密,不是替代而是共生關系。在富士通,ICT建設的戰略規劃并不追求一步就走得很遠,而是會根據自身公司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步驟的計劃。
打個比方說,一些ICT系統就像成衣出售,當然也可以根據顧客需求做一些譬如修改袖長、褲長的細微改動;富士通提倡的ICT系統是度身定制,不僅僅是長度,包括前襟、肩長、腰線,甚至內襯都是嚴格按照尺寸量身定制的。
中國經濟時報:未來ICT技術對于企業的意義何在?
石豐瑜:對于企業來說,ICT的意義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生存必需品”。 2012-2015年,國內經濟環境面臨不少挑戰:人民幣升值、人力成本提升、人口結構問題。這意味著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會發現“廉價勞動力”不復存在了,“人海戰術”再難奏效。
中國企業目前正經歷或即將經歷的這些變化,上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后,很多日企都曾經歷過。日本企業沒有垮掉,而是找到了很多方式獲得生存:一是把工廠移到海外,就如現在一些中國國內企業將工廠遷移到人力成本更低的越南、菲律賓等地;二是隨著日本國內GDP持續增長,除了搬到海外,企業還做了一些別的事情,即大力發展創新和信息化建設,為企業贏得時間,讓經濟得以持續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中國商業社會,富士通提倡的這種量身定制方式能否經受得住市場考驗?
石豐瑜:一些企業會認為:定制會更昂貴、花費更多時間。不過,富士通提倡的是 “規模化定制”,即在標準化模塊的基礎上實現個性化定制,既滿足客戶的細分需求,又能夠降低客戶企業的ICT投入,并且縮短系統上線時間。這樣可以充分滿足國內企業在資金和時間上的要求。
富士通已充分認識到中國市場對于時間的迫切需求。我們現在做的就是把過往近80年的經驗、當前熱點技術領域的資源與優勢、對未來科技趨勢的展望結合,找到符合多方面需求的“最大公約數”,它既要符合各個地區市場的需求,也要符合各垂直行業的需求。
接下來,在中國市場,我們將把全球范圍的資源優勢、行業先進技術、充分的人才積累以及研發成果更多地引進來,讓更多解決方案在中國成為可能。
中國經濟時報:富士通如何看待中國市場目前的云計算熱潮?
石豐瑜:ICT服務的理念需要更新。在云服務時代,物理和環境限制變弱了,客戶不必在乎ICT服務團隊究竟在哪里;同時,客戶的選擇更多了,而改變選擇的代價則變小了。因此,我們更需要站在客戶的立場去看待問題,要學會讓客戶輕松、簡明地認同、欣賞我們的服務。富士通的ICT服務,就是為客戶提供好的工具。
現在的云服務,就像引領了一個企業淘金的熱潮。富士通的ICT服務,就好比為客戶提供淘金工具。以前企業需要購買這些工具,在云時代,企業完全可以“租用”這些工具,還可以和ICT服務企業一起探討開發更多點子和商機。在云時代,ICT不僅可以創造價值,更重要的是能夠被企業用來開創新事業。
我 們 的 口 號 是 “shaping tomorrow with you”,富士通希望和中國企業一起創造其所希望的未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