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技術的問題、前景與中國頻譜管理策略的考
f) 無線電管理部門對使用相應ISM頻段的工、科、醫設備的電磁泄漏輻射應進行嚴格的控制監管,以創造盡可能良好的共存環境。
目前,無線電管理局相關部門正結合此實際測試結果與建議,加速進行相應頻率規劃工作。
4.3 中國發展藍牙技術的有關策略考慮
1) 結合2.4GHz ISM頻段的我國現有設備與業務運行的實際國情,以及上述電磁兼容性實測與分析結論和國外在這些方面處理ISM、SS、WLAN、U-NII以及Bluetooth的共存經驗,加速頻率規劃與相關應用的試驗進程,為藍牙技術在中國的應用創造盡可能合理與良好的運行環境,使藍牙技術在全球最大潛在用戶的國家中能獲得快速、穩定、健康、有序的發展。
2) 由于藍牙的軟件體系是一個獨立的操作系統,不與任何操作系統捆綁,但又期望充分利用現有系統規范,因此應設計其兼容操作規范協議。需要小心檢驗藍牙與現有協議的融合與各種應用間的互操作性,同時,在其協議棧的不同層面將會存在較多的創造與改進空間,以更好完善藍牙的技術規范與在ISM頻段的電磁兼容共存的能力與頑強性。例如以接入控制為例,目前藍牙規范中定義了主站控制的輪詢(Polling)無線接入協議,但其接入控制頻道資源利用效率及管理效益仍有待進一步改進,可望開發更有效的MAC方案與排程(Schedulig)方法及結合IP聯網經驗進一步改進其Ad hoc最優搜索路由(Routing)的傳送協議。對進一步的多媒體通信應用,如何提高運行速率及適應不同QoS要求,如何進行帶寬按需等自適應控制,等等,均有較多創造、改進的余地。綜合我國在發展VCD/SVCD/DVD產業的有關經驗與模式,促進我國藍牙產業的適合國情的創造性發展,應該進行最大限度的鼓勵與支持。
3) 集中有限的研發力量與投入,團結一致,以一種聲音與統一有效的行動加強多方位國際合作及與BSIG的聯系和合作,包括積極關注和參與IEEE 802.15的研究工作及BSIG的標準化工作,為中國與國際藍牙的標準化工作貢獻力量。
4) 隨著我國半導體芯片制造的軟硬件基礎產業實力的發展,在加強國際合作的基礎上,相關產業發展管理部門應有計劃地組織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優良性能/價格比的藍牙芯片,以適應藍牙技術的潛在廣闊市場應用需求和發展我國民族產業。
5) 充分利用我國的巨大藍牙市場潛力進行技術創造與發展。藍牙技術的應用對象既包括移動,亦包括半移動與固定的各類終端應用,但從最有活力的與個人相連接的網絡含義而言,移動及半移動終端將成為份額與應用活力最大的藍牙應用對象。預計今后3年左右,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及互聯網用戶將形成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而未來5~8年內,移動電話用戶和固定電話用戶將平分秋色,各占“半壁江山”。相應地,2005年以后,藍牙的普及應用估計會形成一種較好的勢頭而進入所謂嵌入式時代,那時全球移動電話用戶將達14億左右,預計上網的手機用戶數量將達10億左右,而那時中國的移動電話用戶估計可達3億左右,接近全球總數的1/5;預計2003年左右,全球上網手機數即可達3億以上,將超過可接入互聯網的PC數量;到2005年左右,中國的移動電話用戶量、家電量、固定電話用戶量甚至Internet用戶及上網手機量,均可能居全球榜首。因此,藍牙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在全世界最為誘人。為此,中國如此驚人的巨大市場潛力應該也必然是技術創新與知識革命的源動力。同時,為適應即將加入WTO后的國際、國內環境競爭的需要,中國的制造商、操作運營者、科研部門及投資商必須建立緊密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與外國朋友緊密聯系和合作,快速發展中國的民族產業以滿足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銳意創新并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為增強我國綜合國力,并走出國門、走向海外,為全球合作與全球技術進步,積極貢獻我們的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