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集成電路板簡介及分類應用

        集成電路板簡介及分類應用

        作者: 時間:2011-10-26 來源:網絡 收藏
        板是采用半導體制作工藝,在一塊較小的單晶硅片上制作上許多晶體管及電阻器、電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層布線或遂道布線的方法將元器件組合成完整的電子電路。它在電路中用字母“IC”(也有用文字符號“N”等)表示。
        1.世界的發展歷史
           1947年:貝爾實驗室肖克萊等人發明了晶體管,這是微電子技術發展中第一個里程碑;
          1950年:結型晶體管誕生;
          1950年: R Ohl和肖特萊發明了離子注入工藝;
          1951年:場效應晶體管發明;
          1956年:C S Fuller發明了擴散工藝;
          1958年:仙童公司Robert Noyce與德儀公司基爾比間隔數月分別發明了,開創了世界微電子學的歷史;
          1960年:H H Loor和E Castellani發明了光刻工藝;
          1962年:美國RCA公司研制出MOS場效應晶體管;
          1963年:F.M.Wanlass和C.T.Sah首次提出CMOS技術,今天,95%以上的集成電路芯片都是基于CMOS工藝;
          1964年:Intel摩爾提出摩爾定律,預測晶體管集成度將會每18個月增加1倍;
          1966年:美國RCA公司研制出CMOS集成電路,并研制出第一塊門陣列(50門);
          1967年: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成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設備制造公司;
          1971年:Intel推出1kb動態隨機存儲器(DRAM),標志著大規模集成電路出現;
          1971年:全球第一個微處理器4004由Intel公司推出,采用的是MOS工藝,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發明;
          1974年:RCA公司推出第一個CMOS微處理器1802;
          1976年:16kb DRAM和4kb SRAM問世;
          1978年:64kb動態隨機存儲器誕生,不足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萬個晶體管,標志著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時代的來臨;
          1979年:Intel推出5MHz 8088微處理器,之后,IBM基于8088推出全球第一臺PC;
          1981年:256kb DRAM和64kb CMOS SRAM問世;
          1984年:日本宣布推出1Mb DRAM和256kb SRAM;
          1985年:80386微處理器問世,20MHz;
          1988年:16M DRAM問世,1平方厘米大小的硅片上集成有3500萬個晶體管,標志著進入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階段;
          1989年:1Mb DRAM進入市場;
          1989年:486微處理器推出,25MHz,1μm工藝,后來50MHz芯片采用 0.8μm工藝;
          1992年:64M位隨機存儲器問世;
          1993年:66MHz奔騰處理器推出,采用0.6μm工藝;
          1995年:Pentium Pro, 133MHz,采用0.6-0.35μm工藝;
          1997年:300MHz奔騰Ⅱ問世,采用0.25μm工藝;
          1999年:奔騰Ⅲ問世,450MHz,采用0.25μm工藝,后采用0.18μm工藝;
          2000年: 1Gb RAM投放市場;
          2000年:奔騰4問世,1.5GHz,采用0.18μm工藝;
          2001年:Intel宣布2001年下半年采用0.13μm工藝。
          2003年:奔騰4 E系列推出,采用90nm工藝。
          2005年:intel 酷睿2系列上市,采用65nm工藝。
          2007年:基于全新45納米High-K工藝的intel酷睿2 E7/E8/E9上市。
          2009年: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創紀錄采用了領先的32納米工藝,并且下一代22納米工藝正在研發。
          2.我國集成電路的發展歷史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誕生于六十年代,共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1965年-1978年:以計算機和軍工配套為目標,以開發邏輯電路為主要產 品,初步建立集成電路工業基礎及相關設備、儀器、材料的配套條件;
          1978年-1990年:主要引進美國二手設備,改善集成電路裝備水平,在“治散治亂”的同時,以消費類整機作為配套重點,較好地解決了彩電集成電路的國產化;
          1990年-2000年:以908工程、909工程為重點,以CAD為突破口,抓好科技攻關和北方科研開發基地的建設,為信息產業服務,集成電路行業取得了新的發展。


        關鍵詞: 集成電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米易县| 大石桥市| 申扎县| 平武县| 吉林省| 湘潭县| 扎鲁特旗| 茶陵县| 图们市| 合作市| 读书| 兴安盟| 晋州市| 安新县| 汉寿县| 明光市| 沙洋县| 逊克县| 沈阳市| 依安县| 沙田区| 思南县| 余姚市| 大同市| 施秉县| 新野县| 高雄市| 福贡县| 蚌埠市| 尼木县| 土默特右旗| 新昌县| 东安县| 榆树市| 荣成市| 黄石市| 长汀县| 维西| 泰和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