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電腦鍵盤工作原理

        電腦鍵盤工作原理

        作者: 時間:2012-01-25 來源:網絡 收藏
        功能改進

        隨著計算機CPU(硬件)和Windows操作系統(軟件)的不斷升級換代,計算機的發展進入到了包括多媒體在內的高速多功能時代。與此相適應,計算機鍵 盤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鍵數的增加及功能的整合。美國蘋果(Apple)公司早在1992年就曾推出過設有調整音量按鍵的。時下流行 的多媒體,也叫多功能鍵盤,其特征是增加了一些快捷鍵(或功能鍵),通過設定主板BIOS或軟件設定,使這些新增的鍵可以實現開關、休眠啟動、 CD播放、音量調整、一鍵上網等特殊功能。此外還出現了一些多功能集成的鍵盤,如將掃描儀、錄音設備或手寫板、鼠標等整合為一體的鍵盤,以及帶有文字編輯 或指紋識別功能的智能鍵盤等。

        如前所述,IBM定義的101鍵鍵盤與微軟(Microsoft)所定義的三鍵共同形成的104 鍵Win95鍵盤一般被稱作標準鍵盤,那么標準鍵盤的104鍵之外如何增加按鍵擴充功能呢?從目前鍵盤發展情況看,可以有多種方法。單就增加鍵盤按鍵的設 定技術看,一般來講,按鍵的增加取決于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CPU能識別,二是操作系統能響應,三是鍵盤內部電路結構能安排。從前面的介紹可知,CPU和 操作系統這兩個因素是計算機必備的現成技術,不成問題。這樣,增加鍵盤按鍵的關鍵就在于鍵盤的內部結構。以下兩種方法可以直接簡便地增加鍵盤按鍵。

        目前PC機鍵盤按鍵一直沿用IBM的行列矩陣方式布局排列,稱為掃描矩陣,其內部電路結構的核心是8048(包括其后續升級系列)單片機微處理器。根據單 片機微處理器特定的I/O(即Input/Output輸入/輸出)電路,IBM將鍵盤按鍵的行列矩陣定義為8行×16列=128鍵,而現行的標準鍵盤只 使用了其中的104鍵,故尚有128-104=24鍵的陣點閑余,尚未定義。因此,增加按鍵的方法之一是,直接在這尚未定義的24個閑余按鍵陣點中繼續定 義新鍵以擴增新的功能鍵。方法之二是,通過改變單片機微處理器I/O電路的配線方式,可以把IBM的原8行×16列掃描矩陣變為(8+n)行×16列,如 (8+1)行×16列=144鍵等,這樣就會在128鍵之外獲得新增加的一行16個鍵位,再根據需要為其定義功能。以上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增加104鍵的 標準鍵盤的按鍵數的目的。簡而言之,第一種方法是在原掃描矩陣8行×16列的行列點陣中尚未利用的24個點上,根據需要可任意增加1至24個新鍵;第二種 方法是在單片機微處理器原掃描矩陣8行×16列基礎上再增加一行,變為9行×16列掃描矩陣,再根據需要任意增加新鍵,并不會帶來單片機微處理器本身原有 功能的更新。如IBM 的83鍵盤發展到原來的標準鍵盤101鍵,其要增加的鍵數只要通過增加鍵盤的行或列,并在增加的行列陣點上進行定義便可實現;而原來的101鍵的標準鍵盤 后發展到目前的104鍵的標準鍵盤,其增加的3個鍵數可以不增加鍵盤的行和列,只要在原掃描矩陣中尚未定義的點上直接定義就可以。無論是第一種方法還是第 二種方法,都已經屬于公有技術領域的技術。

        什么是鍵盤的鍵位沖突?


        簡單的說,也就是當你同時按下鍵盤上的幾個鍵的時候,這幾個鍵不能同時反映出來,這就叫做鍵盤的鍵位沖突。例如說,你能想象當你按下Ctrl-Alt-Del時,系統只能接收到前兩個鍵,而死活不承認你按了Del鍵嗎?

        當然,現實中是不會有這樣的鍵盤的,按不下Ctrl-Alt-Del的鍵盤根本就沒法出廠,但其他一些常見的鍵位沖突就不稀奇了。例如,經常有一些鍵盤不能同時對例如A-S-空格這樣的按鍵組合作出反應,這樣在FPS游戲中,使用者就會大為吃虧。

        對于鍵位沖突問題,用戶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絕大多數人根本意識不到鍵位沖突問題的存在,直到遇到沖突的時候才叫苦不迭,并且大呼“為什么他就能 做這個動作?”;而另一部分人,特別是一些游戲高手,又在孜孜不倦的尋找“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這兩種人都是對鍵位沖突的原因認識不清楚的。

        鍵位沖突的直接起因,是鍵盤的非編碼結構。在2月號的專題中,我們提到過現在的鍵盤幾乎都是非編碼的薄膜接觸式鍵盤,那么什么是非編碼鍵盤呢?在專題里我們沒有詳細的解釋,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明一下非編碼鍵盤的原理與結構。

        傳統的鍵盤,是編碼式鍵盤,它的每個鍵按下時都會產生唯一的按鍵編碼,并且通過專有的一組導線傳輸到鍵盤接口電路,由于其線路和編碼的唯一性,這種鍵盤是不存在鍵位沖突的問題的,但是編碼鍵盤結構復雜,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而現代的薄膜接觸式鍵盤,任何一個按鍵都有上下兩層薄膜的觸點,我們將它拆開來仔細看一看(如圖),就會發現在任何一層薄膜上,導線數都遠少于按鍵數,而 且每一條導線都同時連通多個按鍵的觸點,而且,上層和下層的任何兩條導線都最多只在一個按鍵上重合。也就是說,上層的1號導線可能會同時經過1、2、3、 4、5……等按鍵,而下層的1號導線可能同時經過1、Q、A、Z……等按鍵,且兩條導線只在1鍵上重合。


        什么是鍵盤的鍵位沖突?簡單的說,也就是當你同時按下鍵盤上的幾個鍵的時候,這幾個鍵不能同時反映出來,這就叫做鍵盤的鍵位沖突。例如說,你能想象當你按下Ctrl-Alt-Del時,系統只能接收到前兩個鍵,而死活不承認你按了Del鍵嗎?

        當然,現實中是不會有這樣的鍵盤的,按不下Ctrl-Alt-Del的鍵盤根本就沒法出廠,但其他一些常見的鍵位沖突就不稀奇了。例如,經常有一些鍵盤不能同時對例如A-S-空格這樣的按鍵組合作出反應,這樣在FPS游戲中,使用者就會大為吃虧。

        對于鍵位沖突問題,用戶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絕大多數人根本意識不到鍵位沖突問題的存在,直到遇到沖突的時候才叫苦不迭,并且大呼“為什么他就能 做這個動作?”;而另一部分人,特別是一些游戲高手,又在孜孜不倦的尋找“沒有鍵位沖突的鍵盤”。這兩種人都是對鍵位沖突的原因認識不清楚的。

        鍵位沖突的直接起因,是鍵盤的非編碼結構。在2月號的專題中,我們提到過現在的鍵盤幾乎都是非編碼的薄膜接觸式鍵盤,那么什么是非編碼鍵盤呢?在專題里我們沒有詳細的解釋,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明一下非編碼鍵盤的原理與結構。

        傳統的鍵盤,是編碼式鍵盤,它的每個鍵按下時都會產生唯一的按鍵編碼,并且通過專有的一組導線傳輸到鍵盤接口電路,由于其線路和編碼的唯一性,這種鍵盤是不存在鍵位沖突的問題的,但是編碼鍵盤結構復雜,現在已經很少使用了。

        而現代的薄膜接觸式鍵盤,任何一個按鍵都有上下兩層薄膜的觸點,我們將它拆開來仔細看一看(如圖),就會發現在任何一層薄膜上,導線數都遠少于按鍵數,而 且每一條導線都同時連通多個按鍵的觸點,而且,上層和下層的任何兩條導線都最多只在一個按鍵上重合。也就是說,上層的1號導線可能會同時經過1、2、3、 4、5……等按鍵,而下層的1號導線可能同時經過1、Q、A、Z……等按鍵,且兩條導線只在1鍵上重合。

        這樣,根據上層薄膜和下層薄膜所經過的按鍵,就可以排出一個類似下面的表格:

        <tfoot id="w2eog"><input id="w2eog"></input></tfoot>
        • 上層導線1

          DIY機械鍵盤相關社區:機械鍵盤DIY




          關鍵詞: 電腦 鍵盤 工作原理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嫩江县| 科技| 英山县| 新宁县| 格尔木市| 安岳县| 科技| 翁牛特旗| 榆树市| 宜兴市| 公主岭市| 长乐市| 神池县| 呼图壁县| 银川市| 揭阳市| 大城县| 永清县| 广东省| 冷水江市| 牙克石市| 合江县| 淳安县| 新源县| 遂平县| 民丰县| 镇平县| 汉中市| 邯郸市| 临安市| 泗水县| 汉寿县| 资中县| 陇川县| 盐边县| 郧西县| 龙井市| 佳木斯市| 平遥县| 邮箱| 尼木县|
            • <strike id="w2eog"></str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