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3深層講解:電動車輛技術問題

        3深層講解:電動車輛技術問題

        作者: 時間:2012-07-16 來源:網絡 收藏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20px 0px 0px; WORD-SPACING: 0px; FONT: 14px/25px 宋體, arial; TEXT-TRANSFORM: none; COLOR: rgb(0,0,0); TEXT-INDENT: 0px; PADDING-TOP: 0px; WHITE-SPACE: normal; LETTER-SPACING: normal; BACKGROUND-COLOR: rgb(255,255,255); orphans: 2; widows: 2;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為了不增加制造純氫氣燃料時所帶來的環境污染,以太陽能發電的電力對水產生電解制造純氫氣似乎可行。實際上,Honda 在美國加州的研發中心即利用太陽能發電制造純氫氣,并由供應站供給氫氣進行相關實驗,每輛車單以太陽能發電制造純氫氣即可獲得一年約7600L,相當于每天20.8L氫氣,以目前供給氫氣1.0L行駛1.8km的實驗車為例,每天可行駛37.4km,一年可累積里程13,680km,基本上可以滿足普通行駛要求。不過、配置在每臺燃料電池電動車上的太陽電池面積是車輛平面投影面積的4倍,太陽電池的能源利用效率與如何小型化又是另一個課題!

          (5)燃料電池價格

          目前燃料電池因需要使用一定量的貴重金屬(主要是鉑),燃料電池廠預計短期內不易降至量產化價格。除了膜組合體中貴重金屬如何降低使用量之外,開發耐高溫(200℃)與耐不純物的質子交換膜等都是當前重要的課題。

          現階段燃料電池電動車普及化最大的課題是,氫氣的儲存方式與供給體制。如何增加氫氣儲存效率(開發高效率儲氫合金材料)與氫氣供應站的普及化都是燃料電池電動車能否普及化的因素。而欲促進燃料電池電動車普及化,現階段與未來應朝下列幾個方向發展:

          1、增加重組過程中富氫氣的比例

          2、改善反應氣體供應方式

          3、改善氫氣的使用效率

          4、改善燃料系統對硫成分的抗性

          5、縮短啟動時間

          6、動力系統的熱管理

          7、動力系統的最佳化設計

          8、減少燃料電堆的容積與重量

          三、混合動力汽車(HEV)

          1.定義 目前,關于“混合動力”的定義比較多,一般比較通行的是:一輛汽車,同時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動力裝置(也有的用“能源裝置”術語,但不夠嚴謹),其中有一種必須是電能動力。

          而一般來說,除了電力之外的動力,另一種都是車用內燃機。所以“混合動力”又常被稱作“油電混合”。

          2.基本工作原理

          與純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以及單純太陽能汽車等)方案相比,可以說混合動力采用的是一種不那么激進的“中庸之道”。

          其全部能源歸根結底還是來自車載燃油,燃油還是通過傳統熱力學過程由熱機轉化成機械能。

          也就是說,混合動力整車的能源利用率不會高于車載內燃



        關鍵詞: 電動車輛 技術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康市| 额尔古纳市| 舟曲县| 仙桃市| 留坝县| 安多县| 都兰县| 新建县| 平果县| 兴安县| 吐鲁番市| 茂名市| 略阳县| 四会市| 云梦县| 蕲春县| 长白| 同仁县| 祁连县| 云浮市| 富源县| 灵璧县| 太谷县| 太白县| 安岳县| 屏山县| 怀仁县| 洛扎县| 泸溪县| 达拉特旗| 紫阳县| 禄丰县| 武川县| 巴南区| 南开区| 永康市| 孟州市| 嵩明县| 壤塘县| 亚东县|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