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6漸顯瓶頸 ARM迅速崛起 MID衍變歷程回顧
盡管英特爾的發展戰略早強調后續Atom MID解決方案將進一步提高芯片組的集成度,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相比ARM架構的處理芯片,其制造成本要更高,面對德州儀器(TI)、飛思卡爾(Freescale)等芯片廠商基于ARM架構研發的MID平臺,英特爾X86的MID發展瓶頸越來越明顯。作為英特爾提出的產品概念,MID是否一定要堅持X86不放?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們便來看下ARM架構的MID有何出眾之處。
盡管MID是英特爾為發展移動網絡終端而提出的概念,然而在面臨其X86架構產品難以解決功耗、體積、成本等問題的局面下,采用ARM架構的MID開始出現,并且憑借自身優勢而受到更多關注。接下來,我們就從多個角度來分析一下。
ARM公司簡介
ARM公司是世界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供應商,基于ARM知識產權的芯片充分被應用在諸如移動電話、數字機頂盒、汽車制動系統和網絡路由器等領域。其商業模式是提供技術許可的知識產權,而并非是制造和銷售實際的半導體芯片。ARM的合作伙伴包括世界多家著名的半導體和系統公司。這些合作伙伴利用ARM公司的半導體知識產權來設計和制造系統級芯片。目前,包括瑞芯微在內的中國IC企業也設計出了基于ARM的集成芯片,廣泛地應用于隨身多媒體數碼產品中。
ARM架構含義
ARM架構即高級精簡指令集機器(Advanced RISC Machine,更早也被叫做Acorn RISC Machine),是一個32位精簡指令集(RISC)處理器架構,其廣泛地使用在許多嵌入式系統設計。由于節能的特點,ARM處理器非常適用于移動通訊領域,符合其主要設計目標為低耗電的特性。除了應用在消費性電子產品上以外,還有一些基于ARM設計的派生產品,重要產品就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構(原歸屬Intel,2006年出售給了Marvell)和德州儀器的OMAP系列。
ARM優勢所在
目前許多半導體公司擁有ARM授權,包括我們熟知的飛思卡爾、德州儀器、高通、三星電子等。相比英特爾X86架構的孤掌難鳴,ARM在移動設備領域擁有更為廣泛的技術支持,而應用ARM架構的移動產品也遍布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于ARM的多媒體嵌入式應用,其CPU多以ARM+DSP的基礎架構出現。從ARM7、ARM9、ARM11到最新的Cortex處理器,其主頻也一路攀升,單核心的Cortex-A8已經可以達到1GHz,而多內核集群的Cortex-A9還可擴展到更高的頻率。針對于不同功耗需求,ARM還提供豐富的版本供選擇,以實現性能和功耗的平衡。另外,借助DSP部分,通過增加相應數據處理控制算法程序,可用于各種實時數字信號處理,以實現更為出色的互聯網通信和多媒體性能。
ARM核心的高集成度便于實現終端產品的小型化,另外由于多廠商的推出,其制造成本也更有優勢。在操作系統方面,雖然無法應用Windows桌面級操作系統,但開源的Linux、授權費很低的Win CE以及半導體廠商自行開發的系統在成本方面也要低于Windows桌面系統。而隨著Google開源系統的推出,其明朗的發展前景也為ARM架構產品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ARM的移動處理器
蘋果公司iPad應用的A4處理器:如果說iPhone的出現開創了移動計算的新時代,掀起了智能手機的新革命,那么iPad的出現對于平板電腦設備還有廣義上的MID產品無疑是新的發展契機,而iPad應用的Apple A4便是基于ARM Cortex-A8微架構的單核心處理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