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智能電視的2013:注定是一個動蕩無主的時代

        智能電視的2013:注定是一個動蕩無主的時代

        作者: 時間:2013-04-20 來源:網絡 收藏
        2011年是元年,經過兩年的發展,與智能手機一樣,將從硬件、軟件的競爭發展到以應用核心競爭力的綜合競爭。隨著產品能力、網絡服務能力、核心應用能力、用戶接受程度的提高,應用化與智能化成為主流,智能電視將迎來電視發展史上繼“高清”之后又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而據Display研究數據,2011年,中國智能電視400萬臺,2012年1675萬臺,2013年達到2600萬臺,一路攀升,從2011年到2012年已經擴展4倍之多,2013年達到2600萬臺,產品滲漏率將達到90%,2015年智能電視將超過90%。可以預見,這個產業的井噴將帶來家庭娛樂一個巨大的變化,畢竟目前電視仍然將占據家庭娛樂的中心地位。

          隨著這個產業的逐漸成熟,圍繞智能電視的各種應用服務將成為智能電視產業的主角,視頻服務、游戲服務、家庭生活類服務、社交服務、教育服務等成為用戶重新回到電視機前的重要拉動力。同時,爭奪客廳入口、搶奪客廳服務將成為IT和互聯網公司一個重要的戰場。這也是谷歌、蘋果、聯想、甚至小米、樂視等企業搶灘傳統電視服務商,紛紛進入電視領域一個重要原因。

          這是一個新的生態,一個新的市場。

          綜合來看,智能電視時代,彩電企業需要將面板廠商、芯片廠商、操作系統供應商、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內容供應商、互聯網供應商、App應用和配件廠商等整合起來,組成全新、完整的產業生態圈。生態圈中的任何一個環節都很重要,是面向消費者需求的資源全面整合。

          但這似乎是“紙面上的呼吁”、最理想的狀態。截至2012年底,中國智能電視市場格局仍然亂象紛呈。模式上,運營商主推的IPTV網絡電視與廣電倡導的OTT(Over The Top,基于開放互聯網的視頻服務)互聯網電視之間的對決依然在繼續,這是政策上的博弈,更是利益間的角逐,視頻網站、開發者等其他玩家夾在其中等待著結果;廠商間,3D、4K、云服務、智能系統、芯片等全方面的競爭開始拉響,而且電視廠商們還要防備著IT廠商的“侵襲”;市場上,消費者們對智能電視的交互體驗、應用設計等似乎仍然不感冒,生態系統的商業模式尚未成熟,開發者們心存疑慮。

          2013年,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將呈現什么態勢?

          蓬勃市場下模式之爭

          相對傳統電視,智能電視則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不只是傳媒工具,還具有功能豐富、自主拓展等特點,從傳統電視向智能電視轉換,這一過程,不僅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消費者權利的擴展,并帶來了該市場蓬勃發展的原動力。

          產業政策層面,國家正在加大力度推進數字電視產業的發展。2011年2月,工信部發布的《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十二五”規劃》就已經對未來定下,表示將在“十二五”期間大力推動數字電視產業銷售收入的增長,同時預計到2015年,以數字電視和數字家庭為主的視聽產業銷售產值要實現“比2010年翻番”的目標,達到2萬億元。

          簡單來看,智能電視的到來,順應了電視機高清化、網絡化、智能化的趨勢。當PC早已智能化,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在大面積智能化的情況下,電視也逃不過IT巨頭的法眼,開始走向智能化。智能電視正在成為繼計算機、手機之后的第三種信息訪問終端,用戶可隨時訪問自己需要的信息。在三網融合的大環境下,基于開放軟件平臺的智能電視將成為三網融合的重要載體,擔當家庭多媒體信息平臺的重任。從全球范圍來看,IT互聯網巨頭和彩電巨頭都相繼投入巨資開發智能電視,智能電視的發展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然而,另一組數據顯示,面對個人PC、互聯網、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的沖擊,目前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僅為30%,跟三年前相比下降了40%,電視正在失寵。

          這也正是電視為何“必須”走向網絡化、智能化、應用化甚至IT化的原因:把人群尤其是消費力強的人群留在客廳。所以目前的情況是,誰都看好這塊市場,但同其他產業一樣,開始階段各家都有自己的心思,尤其是在國內市場。電信系IPTV與光電系OTT的模式之爭,已經延續了數年之久。

          OTT(overthetop)核心意指在網絡之上提供服務,強調服務與物理網絡的無關性,足見其開放性。IPTV運營基礎則是運營商自建的寬帶網絡(專有網),且已經建立一定的商業模式。簡單來說,OTT離消費者更近更理想化,IPTV則至少在目前更成熟更可行——由于IPTV是電信發展視頻的早期業務,已經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發了大量盒子,有了不少存量用戶。

          長遠來看,《互聯網周刊》更看好OTT模式的發展,無它,更開放更符合用戶利益。但OTT模式在中國遭遇困境是不爭的事實。其政策風險以及商業模式的模糊使得其取代IPTV還為時尚早。

          2011年10月28日廣電總局發布了181號文件《關于印發“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通知》,中國式OTT合法化,但經營權僅限7家:中國網絡電視臺、百視通、杭州華數、南方傳媒、湖南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而在商業模式上,目前國內的OTT模式并沒有形成如IPTV的付費商業模式,無論是電視機還是機頂盒,利潤集中在終端銷售環節,其他收入環節難以控制,難以形成可持續的服務性收入。雖然也有業內人士提出OTT的“依靠VC投資支撐的網站模式”,或者與電信運營商合作以IPTV的商業模式加上互聯網電視的內容、產品,“以互聯網電視之名行IPTV之實”的模式,但前景待考。相形之下,政策的利好以及電信運營商光網城市等寬帶提速的進行使得IPTV面臨有利的發展環境。

          更嚴重的是,從國外的發展來看,OTT的核心是虛擬運營,依靠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的市場化規律,依托用戶的前向付費這一生存根基,給予各方相應的利益回報而建立的良性循環。但在中國,缺少付費根基難以構建良性的利益鏈,而且產業環境開放但無序,政策監管封閉,利益集團壟斷,這都使得中國的OTT很難具備一個虛擬運營的土壤。

          唯一的破局之道還在政策——“更好的”三網融合政策將為智能電視發展破除政策性障礙。最新消息顯示,國務院已于2012年11月下函同意組建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由財政部出資,國家廣電總局負責組建和代管,注冊資本45億元。中國廣電作為“第四大運營商”,按照三網融合推進目標的要求,未來將有望獲得國際出口帶寬、骨干網牌照、ISP和IDC牌照。同時,一旦地方廣電運營商能夠通過中國廣電獲取新的互聯網接入端口,則互聯網視聽內容進入廣電系統監管的電視屏幕將指日可待。

          IPTV與OTT尋求某種方式去融合,這是第一個變量。

          產業初期的格局亂象

          正因為政策變數尚存、模式探索未定、商業前景待考,整個智能電視市場雖然希冀與從“終端硬件到軟件和內容”的模式轉變,但目前來看步履蹣跚。

          目前智能電視市場的格局,除了電信運營商和廣電系統外,主要參與者還是電視廠商、IT互聯網企業以及圍繞整個生態的應用開發企業,此外還有芯片、配件、內容服務等領域的玩家。

          電視廠商方面,國內的智能電視主要還是由創維、海爾、海信、康佳、長虹、TCL這6家國產彩電巨頭主導,加上合資的三星和LG電子,基本這些企業都已經推出了自己旗下的中高端“智能云電視”,并在市場上掀起了一輪大戰。

          具體來看,大多數廠商選擇Android操作系統,3D、LED幾乎都是標準配備,在技術取向上,高端產品基本是以偏光式3D和側光式LED背光為主,分辨率以1920×1080為主,在硬件規格上創新點并不多,不過云服務、智能交互、多屏互動等服務還是層出不窮。同時國內一些IT與互聯網巨頭,比如聯想在201年中期率先推出了智能云電視,此后樂視以互聯網思路即將推出的“超級電視”以及盒子戰略。

          系統上看,雖然Windows和Mac系統依然具有很大潛力,但目前為止由于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上的巨大成功及開源特性,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視主要以Android為主,這也導致應用的同質化現象明顯。除了要個性化定制電視操作界面外,定制各家獨有的“應用商店”,成了打造競爭差異化的不二法門。比應用商店的軟件數量、精品游戲的種類,獨家提供的應用有多少,都成了市場競爭的銷售亮點。

          相比同行“玩票”性質的應用商店開發,有意系統化打造智能電視應用商店的廠商更值得期許。此前三星電視品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智能電視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福安市| 汉寿县| 西安市| 凤凰县| 丰原市| 贵溪市| 汝阳县| 双流县| 古蔺县| 噶尔县| 南岸区| 石渠县| 潼南县| 淄博市| 邵阳县| 万年县| 祁门县| 齐齐哈尔市| 冕宁县| 蒲江县| 奉化市| 松阳县| 堆龙德庆县| 安康市| 乐业县| 枣强县| 黑水县| 河西区| 罗田县| 石林| 黑河市| 大姚县| 廊坊市| 蕲春县| 万盛区| 乐至县| 华池县| 吴堡县| 晴隆县| 咸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