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模擬技術 > 設計應用 > 后鋰電池時代:哪種電池技術會脫穎而出(四)

        后鋰電池時代:哪種電池技術會脫穎而出(四)

        作者: 時間:2013-10-14 來源:網絡 收藏
        示了正極材料采用紅氨酸的半電池單元的充放電特性(圖13)注7)。初次放電時的容量為750mAh/g,第二次以后穩定在650mAh/g。反復充放電100次后也保持了430mAh/g的比容量。

        后鋰電池時代:哪種電池技術會脫穎而出(四)

          圖13:利用有機化合物實現高容量化

          有機化合物與現行的材料相比可提高正極的比容量。村田制作所將紅氨酸定位為主要候補,已確認可將容量密度提高到650mAh/g左右。

          注7) 村田制作所與、本田技術研究所和日本Carlit以“正極活性物質采用紅氨酸的高能量密度充電電池”為題發表了演講[演講序號:3E18]。

          松下也是致力于有機充電電池開發的企業之一。該公司大幅改善了有機充電電池的課題——充放電循環特性注8)。松下發布的成果是,將擁有四硫富瓦烯(TTF)構造的聚合物材料(TTF聚合物)用作正極活性物質,反復充放電3萬次后仍維持了58%的放電容量。“通過提高共聚比率,構造穩定,提高了循環特性”(該公司)。

          注8) 松下以“具備四硫富瓦烯的聚合物正極活性物質的電氣化學特性”為題發表了演講[演講序號:3E16]

          雖然試制電池的放電容量只有114mAh/g,作為有機充電電池比較低,不過某電池相關人士吃驚地表示,“(松下的)成果證明,如果抑制電解液的溶解,有機充電電池也能實現出色的充放電循環壽命”。

          除此之外,松下還與京都大學的吉田研究室共同進行了開發。在電池研討會結束后的2012年11月19日,發布了支持30C高速充放電的有機充電電池(圖14)。采用連接兩個酮形成環狀構造的環狀1,2─二酮。酮由碳和氧構成,因此無需擔心資源短缺,還能降低成本。通過將酮形成環狀實現了穩定化。試制電池的容量為231mAh/g,充放電500次后仍保持了83%的容量。

        后鋰電池時代:哪種電池技術會脫穎而出(四)

          圖14:可高速充放電的有機充電電池

          京都大學和松下開發出了正極材料采用將兩個酮連接形成環狀構造的環狀1,2-二酮的有機充電電池(a)。支持30C的高速充放電(b)。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后鋰電池

        評論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西盟| 深泽县| 张家界市| 喀喇沁旗| 郴州市| 驻马店市| 东丽区| 应用必备| 屯门区| 会昌县| 库车县| 京山县| 安康市| 临城县| 南乐县| 小金县| 剑川县| 哈密市| 新乐市| 建德市| 义马市| 尉犁县| 弥渡县| 岳池县| 湄潭县| 大埔县| 兴国县| 巩义市| 阿勒泰市| 莎车县| 三门峡市| 密山市| 白河县| 伊金霍洛旗| 富锦市| 拜城县| 陈巴尔虎旗| 长寿区| 涟水县| 高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