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的智能管理需求漸增,智能電網發展加速
江允貴補充,由于歐洲較早投入發展智慧電網,變電站相關設備難以互通的問題已開始浮現,因此正積極尋求穩定、可靠的站內設備通訊機制。其中,變電站內的智慧電子設備(IED)系把關電網配電品質的首要關鍵,目前ABB、施耐德(Schneider)和西門子(Siemens)等IED供應商正競相投入開發符合HSR/PRP規範的新產品,以構筑冗余通訊網路,確保精確的設備資訊傳輸,并逐步落實自動化管理。
江允貴也指出,IEC 62439-3標準更新速度很快,唯有採用可編程的FPGA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接軌每一代標準規格轉變,并滿足IED廠的客製化需求;此將有助FPGA在智慧能源系統領域崛起,并加速取代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和特定應用標準產品(ASSP)。
四零四科技市場開發部專案副理林恕立則指出,由于全面更換變電站內的IED設備須耗費高昂的先期投資成本,因此系統業者初期將採購支援HSR/PRP協定的冗余通訊設備(Redundancy Box),并透過Gigabit乙太網路(Ethernet)介面串連各種IED裝置,進而以較低投資成本搭建HSR/PRP通訊網路,確保變電站資料傳輸穩定性。
至于全球智慧電網的發展,江允貴認為,除歐洲先進國家以外,中國大陸等新興國家將為智慧能源的發展挹注可觀動能。主因系新興國家經濟快速起飛,能源將日益捉襟見肘,政府須儘早投入部署智慧電網、再生能源系統,才能滿足國內所需;另外,由于先進國家已投資大量資源優化電網,因此在基礎建設成本折舊攤提的考量下,新興國家全面導入智慧電網架構的接受度將比先進國家高,也較容易施行,可望成為相關系統和半導體業者未來的迦南美地。
江允貴更透露,近期中國大陸不斷有新的變電站招標案出現,足見該國政府推動智慧能源管理的決心。看好中國大陸智慧電網市場發展潛力,Altera已積極展開圈地,將透過HSR/PRP參考設計,拉攏歐系IED大廠在該地區的代工合作伙伴,或轉投資系統廠。
新興國家瘋智慧能源 智慧電表需求逐漸涌現
除中國大陸正加快智慧能源發展腳步外,臺灣、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等亞太地區國家亦積極建置智慧電網,帶動先進讀表系統(AMI)、智慧電表(Smart Meter)布建需求。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王怡臻(圖5)表示,以臺灣電力公司為例,已規畫完成高壓及低壓端智慧電表布建計畫,其中,工商業的高壓應用部分已于2012年完成,總共換裝兩萬叁千戶電表。低壓的部分則將分成多個階段執行,總建置量將達百萬戶,截至目前已由大同、康舒共同出貨達成一萬兩千戶電表更新,2014年底臺電將再發包十萬具,并計畫于2015年布建完畢,隨后再逐年擴大採購。
王怡臻更透露,義大利和西班牙的智慧電表已使用多年,因此兩國政府已規畫于今年陸續換裝新電表,可望帶動新一波商機,目前臺灣已有廠商開始進行接洽。
不過,除義大利和西班牙有設備老舊的換新需求外,由于歐債問題持續發酵,其他歐洲國家推動智慧電網的腳步已有放緩的跡象,因此包括西門子、施耐德和 Honeywell等電力設備大廠正積極轉戰東南亞新興國家,透過與當地的系統整合商及塬始設備製造商(OEM)合作,爭取新的智慧電表標案。
王怡臻認為,隨著智慧電網、微電網發展重心從歐洲逐漸移往新興國家,臺灣和中國大陸系統業者將成為國際大廠爭相合作的對象,可望瓜分更多智慧能源發展商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