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遲到的虛擬運營商搭上了4G這趟末班車

        遲到的虛擬運營商搭上了4G這趟末班車

        作者: 時間:2013-12-27 來源:網易科技 收藏

          中國的電信市場大門終于打開,11家民營企業搭著末班車以“虛擬運營商”的身份進來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3252.htm

          2013年12月26日,工信部頒發了首批“移動通信轉售業務”運營試點資格,包括話機世界、分享在線、萬網(阿里巴巴)、樂語通訊、華翔聯信、天音、京東、北緯、浙江連連、迪信通、巴士在線在內的11家中資民營企業獲得了虛擬運營商牌照。

          雖然虛擬運營商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它還是一個陌生的詞。究竟什么是虛擬運營商?它的出現,會對國內三大運營商以及整個電信行業帶來哪些變化?它們會面臨哪些難題,怎樣才能搶占市場先機?要想對虛擬運營商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首先需要摸清這幾個問題。

          什么是虛擬運營商?

          虛擬網絡運營商不同于基礎電信運營商,它不需要擁有或自建電信網絡,而是通過租賃基礎電信運營商網絡的方式從事某一類基礎電信業務及服務。

          從全球來看,虛擬運營商的出現大約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并在之后的幾年里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影響力。相比之下,國內市場的開放,距離全球虛擬運營市場的第一次發展高峰,已經晚了近十年時間。

          今年5月17日,工信部公布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方案》,要求電信運營商在試點期內與兩家以上民營轉售企業開展合作。至此,以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為起點,中國的虛擬運營市場在政策上得以開放。

          所謂“移動通信轉售業務”,是指民間資本租用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電信設施,或購買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電信服務,經過重新包裝,在自有渠道開展自有品牌的電信服務并出售給消費者,進而從中獲利。

          為什么說它遲到了?

          參照國際市場的經驗,Strategy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認為,移動通信市場的整體成熟度,對虛擬運營商的發展有著直接的影響。楊光用“生育成熟、止于飽和”概況了虛擬運營商的發展時機。

          據楊光介紹,本世紀的最初幾年,是虛擬運營商在歐美發達市場的黃金年代,而這一發展高峰正是伴隨著移動通信市場進入成熟階段而出現的。

          根據StrategyAnalytics統計,西歐市場的移動通信滲透率在2000年已達62%,而美國的移動通信滲透率也在2003年超過了50%。隨著移動通信市場進入成熟階段,基礎運營商市場爭奪的焦點逐漸轉向“存量市場”,移動用戶的業務需求也日趨多樣化,差異化服務成為爭奪用戶的主要手段。

          楊光解釋說,在這個階段,電信運營商往往沒有能力滿足所有細分市場的需求,而虛擬運營商的靈活創新優勢得以顯現,所以,基礎運營商逐漸接受虛擬運營商的存在,并樂于與之合作。

          然而,當移動通信市場逐漸趨于飽和的時候,也就是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后半段,虛擬運營商的發展高潮逐漸開始消退。在這個階段,留給新進入者的空白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同時也不斷有競爭失敗的虛擬運營商退出市場,而且,電信運營商開始使用收購虛擬運營商的方式,來保持自己的市場地位。

          參照歐美市場的發展歷史,中國虛擬運營商發展似乎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機會窗口,因為中國的移動通信市場也正在從成熟走向飽和。根據工信部統計,中國的移動通信市場滲透率在2009年中就已突破50%,至2013年已達85%;據StrategyAnalytics預測,至2014年底,中國的移動通信滲透率將突破100%。

          它搭上了哪輛末班車?

          按照國外的經驗,中國引入虛擬運營商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了,但這些虛擬運營商還是幸運地搭上了一輛末班車。因為,來了。

          移動寬帶的發展,會給虛擬運營商帶來新的商機,這在國際上也有可參考的經驗。據楊光介紹,美國虛擬運營市場在經過了數年沉寂之后,在2012年前后出現了回暖跡象,并涌現出一批新型虛擬運營商。

          楊光解釋說,這些虛擬運營商不再聚焦低端市場,而是將競爭焦點定位于新興的智能終端和移動寬帶市場,通過新的業務模式尋找新的市場空間。

          據StrategyAnalytics研究發現,后來涌現的這一波虛擬運營商的發展,與智能手機的成熟,以及LTE網絡的規模部署不無關系。

          對照來看,中國智能手機和移動寬帶市場也在高速發展。據StrategyAnalytics預計,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滲透率將在2014-2015年達到或超過50%,而LTE網絡的規模部署也在同期展開。楊光認為,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會給虛擬運營商帶來新的機遇。

          它的出現,對于中國三大運營商是好是壞?

          “基礎電信運營商可以借助虛擬運營商的渠道優勢或者與行業客戶的緊密關系,開拓新的細分市場空間。”楊光在接受網易科技采訪時說。

          楊光認為,在短期內,虛擬運營商的進入也肯定會加劇移動通信市場的競爭,在市場上給基礎電信運營商施加一定壓力,尤其在傳統話音、短信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的情況下,虛擬運營商的進入可能將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但從長期上看,民營資本的進入有望為移動通信市場注入新鮮血液,推動業務創新,促進移動通信市場的整體發展,提升信息消費水平,包括基礎運營商在內的整個行業都將從中受益。

          民營資本的進入,會給整個電信行業帶來怎樣的改變?

          楊光認為,短期內,民營資本尚不會對電信行業整體構成明顯影響,畢竟目前向民營資本開放的空間仍然有限。

          “比如在移動轉售市場,即使在虛擬運營發展最好的北美市場,虛擬運營商所占市場比例也只達到10%左右,而在全球很多市場,這一比例低至1%以下,所以,民營資本在短期內不太可能對國有基礎運營商構成實質性沖擊。”楊光說。

          “而中長期看,如果我國的民營資本能夠充分利用相對寬松的市場環境,發揮自身聰明才智,通過資源整合,開發創新型的業務模式,則有可能以業務創新撬動市場發展,進而推動市場整體的發展變化。”楊光認為,“這應該也就達到了監管機構以開放促進創新,拉動信息消費的目的。”

          在中國,移動轉售企業怎樣才能讓業務落地?怎樣才能搶占市場先機?

          目前,獲得移動轉售業務牌照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具有強大的渠道資源,它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在消費者購物的同時,向其推薦自己的轉售業務產品。

          楊光認為,除了利用自身的渠道優勢之外,轉售企業還可結合自身業務優勢,整合業務資源,開發融合性的業務和應用,以業務創新來促進轉售業務發展。

          “在國內的市場環境下,考慮到目前基礎運營商對待轉售業務合作伙伴的策略與態度,轉售業務提供商更應該加強業務創新,通過業務整合和創新獲得競爭優勢。”楊光說。

          “同時,要謹慎處理與基礎運營商的競爭關系。”楊光強調,“尤其對于同時還在代理基礎運營商零售業務的渠道企業,更要注意對自營業務與代理業務做合理區隔,保持合理的競爭節奏。”

          此外,在技術方面,轉售企業還應該關注后臺業務支撐系統的建設和創新。“靈活高效的業務支撐系統,對快速有效的推出新業務新產品具有重要意義。”楊光認為,“對于同時與多個基礎運營商合作的轉售業務企業,更要加大對系統對接工作的關注。”

          首批獲得虛擬運營資格的企業,準備好了嗎?

          記者首先聯系到了巴士在線——首批虛擬運營商中的唯一一家新媒體公司。

          據悉,巴士在線此前與中國聯通簽署了移動通信轉售業務合作協議,經工信部批準獲得了移動通信轉售試點運營資格之后,將以“中麥通信”為移動通信業務品牌進入公眾視線。

          據巴士在線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即將提供的服務包括:面對公眾用戶提供的基于移動通信、移動互聯網、公交Wi-Fi接入等新型的虛擬運營商服務,以及面對公交企業所提供的視頻監控、智能調度、公交行業創新應用等行業信息化服務。

          據介紹,在業務試點期內,巴士在線將通過時尚的通信品牌、覆蓋全國重點城市的公交Wi-Fi網絡、受眾精準的新媒體資源,推出統一的通信入口產品,并向用戶提供移動媒體、移動通訊、移動社交、移動支付、移動電子商務、移動娛樂等業務。

          不過,巴士在線并沒有透露未來運營的細節問題,比如,怎么處理與基礎電信運營商的關系,會推出哪些創新業務,如何運營,怎么控制成本,初期營收目標是多少等等。

          國外有哪些案例是值得中國借鑒的?

          StrategyAnalytics研究表明,在國際市場上,很多知名的連鎖零售商都同時經營自有的移動虛擬運營業務,比如家樂福、沃爾瑪、樂購等。在電子產品零售領域,美國的BestBuy,英國的CarphoneWarehouse也都在運營移動轉售業務。

          除了這些較為傳統的虛擬運營商之外,隨著移動寬帶業務的興起,發達市場上又涌現出了一批新型的虛擬運營商,如美國市場上的Ting、Zact、FreedomPop等,他們把業務重點放在了創新型的移動寬帶業務領域,通過創新的業務策略和資費模式切入市場,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楊光認為,其實也在某種意義上經營著移動轉售業務。比如在去年推出的具有LTE功能的KindleFireHD平板電腦中,就包含了一個一年僅需50美元的數據計劃。

          在這一計劃內,用戶每月可獲得250MB的數據流量以及云存儲服務中20GB的存儲容量。該流量雖然不大,但已經足夠用戶瀏覽Amazon網站,對其線上商品進行選擇、比較,并最終下單購買。

          “在某種意義上,Amazon利用這一數據服務計劃,已經成為了新型的移動虛擬運營商。”楊光說,Amazon希望通過這種模式,盡可能降低用戶訪問其網站,選購在線商品的門檻,增強用戶黏性,促進其線上商品的銷售。

          “在這一過程中,Amazon不拘泥于移動服務的成本得失,而是追求更大規模的協同效應和業務整合優勢,達到企業整體利益的最大化。”楊光認為,這種系統性整合的策略,也值得國內的轉售業務企業,尤其是計劃推出轉售業務的電商企業關注。



        關鍵詞: Amazon 4G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五华县| 含山县| 扎兰屯市| 黄大仙区| 和平区| 黎平县| 吉林市| 信阳市| 琼海市| 平武县| 柘荣县| 昭通市| 定边县| 瓮安县| 怀柔区| 星座| 民乐县| 高雄县| 凯里市| 云阳县| 临邑县| 满洲里市| 舒城县| 西青区| 井研县| 温州市| 沙湾县| 枣阳市| 托克托县| 岑巩县| 进贤县| 西和县| 安阳市| 天柱县| 玉树县| 环江| 乌海市| 延津县| 含山县| 宜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