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元件/連接器 > 業界動態 > 美國可替代CMOS器件的低功耗隧道晶體管

        美國可替代CMOS器件的低功耗隧道晶體管

        作者: 時間:2013-12-25 來源: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 收藏

          一種新型晶體管使更快、更低功耗的計算器件成為可能,可用于類似敏捷傳感器網絡、植入式醫療電子技術和高機動式計算等能量受限領域。近帶隙隧道場效應晶體這種新型器件采用量子機制,電子遂穿超薄能量勢壘,可以低電壓產生高電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3162.htm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以及專業晶片制造商IQE公司在國際電子器件會議(IEDM)上聯合宣布了這一發現。IEDM會議匯集了全部來自主要芯片公司的代表,是一個廣受認可的論壇,用于報告半導體和電子技術方面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芯片制造商正在尋找繼續縮小晶體管尺寸的方法,并力圖在給定的面積內封裝更多晶體管。隧道場效應晶體管被認為有望替代當前的器件。當前面對的主要技術挑戰是隨著尺寸減少,晶體管工作所需的功耗未能同步減少,結果導致電池消耗更快,產生更多熱量,給電路帶來不利影響。多種采用非標準硅材料的新型晶體管結構正被研究,用于克服能耗挑戰。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生BijeshRajamohanan表示:“此前,該晶體管已在我們的實驗室進行開發,用于在邏輯電路中替代MOSFET晶體管,可克服功耗問題。目前,我們的研究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展示了該晶體管的高頻工作能力,使其可用于功率極其受限的應用,如植入到人體中的用于處理和收發信息的電子器件。”

          產生更多的功耗和熱量的植入式器件會傷害被監控的機體組織,同時會更快耗盡電池,需要更頻繁的電池更換手術。電子工程教授SumanDatta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銦鎵砷和鎵砷銻材料使能帶接近于零—或稱為近帶隙,使電子能夠按預期遂穿通過勢壘。為改善放大率,研究人員將所有連接轉移到垂直晶體管頂部的同一外表面上。

          該器件的研究,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通過納米系統工程研究中心資助“一體化傳感器及技術先進自供電系統”(NERC-ASSIST)這一更大計劃的一部分。ASSIST計劃的更大目標,是發展不使用電池、由人體供電的可穿戴式健康監控系統。參與研究的單位包括賓夕法尼亞大學、被卡羅萊納州立大學、弗吉尼亞大學、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工作原理


        晶體管相關文章:晶體管原理


        關鍵詞: CMOS 隧道晶體管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江市| 星座| 霍邱县| 桂东县| 正阳县| 宁晋县| 靖宇县| 合江县| 辉南县| 栖霞市| 潼南县| 广灵县| 利辛县| 兰考县| 桂阳县| 扶绥县| 江永县| 昭平县| 重庆市| 离岛区| 嘉峪关市| 晋城| 台安县| 大名县| 海口市| 绥滨县| 宽城| 宜黄县| 黑河市| 云阳县| 龙海市| 达州市| 广饶县| 稻城县| 阜新| 昌邑市| 公安县| 杂多县| 沙河市| 安庆市| 汤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