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基于不同操作系統的網絡處理結構設計

        基于不同操作系統的網絡處理結構設計

        作者: 時間:2010-02-22 來源:網絡 收藏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量數據的處理對于計算機的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一般的計算機很難滿足快速處理數據的要求,同時,計算機病毒的肆虐對數據安全構成嚴重的威脅。本文設計一種基于不同的網絡化的處理系統用于解決這些問題。

        1 系統概述

        該系統是一個包含不同體系結構的計算機和的異構系統。在系統中數據庫服務器、存儲服務器和數據處理服務器為運行Linux的服務器,控制服務器為運行Windows Server 2003的服務器,終端計算機為運行Windows XP操作系統的工作站。從系統工作流程的角度來看,一個工作流程的實現往往需要多個服務器的參與,由此可見,系統本身是一個分布式的系統。系統中的軟件和軟件之間常常存在相互調用的關系,一部分調用關系通過分系統的任務調度完成,另一部分則通過軟件模塊與軟件模塊之間的直接調用完成。服務器端軟件和客戶端軟件通過千兆以太網通信,采用TCP/IP協議,相互之間傳遞的消息采用XML(擴展標記語言)格式描述。

        2 系統設計與工作原理

        在系統的設計中,采用運行控制、數據處理和系統監控彼此相對獨立的機制。系統的人機交互采用“分布式部署,集中式操作”的原則進行設計。在處理系統的實際運行中,大部分產品生產流程由在后臺運行的服務程序完成。用戶通過終端計算機對運行在其他服務器上的服務程序進行監控,在必要的情況下進行人工干預,這一過程通過遠程調用實現。一般情況下,用戶不需要登錄各服務器分別執行監控和管理操作,只通過終端工作站即可完成整個處理系統的監控和管理。系統總體如圖1所示。其設計功能的主要說明見表1。




        PNode(數據處理服務器)通過千兆以太網絡與CNode(控制服務器)、DNode(數據庫服務器)相連接,并通過光纖網絡和SNode(存儲服務器)相連接。各種數據處理軟件以服務的形式運行在各個處理服務器上,對應于每一種類型的數據處理任務,控制服務器上會有對應的消息隊列,而各種數據處理軟件時刻監視著對應的消息隊列,當有任務來到時,對應的處理軟件會將此任務取到本地計算機上進行處理。在處理此任務的過程中,處理軟件通過千兆以太網訪問DNode來獲得元數據信息(如存儲地址、處理狀態等),通過光纖網絡從SNode上來獲取原始數據并進行處理。在處理完成后,處理軟件將新產生的元數據信息通過千兆以太網存儲到DNode上的數據庫中,而將產品數據通過光纖網絡存儲到SNode上的存儲系統中。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永和县| 满洲里市| 望城县| 米易县| 和林格尔县| 莫力| 绩溪县| 垫江县| 和平区| 长乐市| 乐陵市| 平果县| 贵定县| 府谷县| 琼结县| 昭通市| 罗定市| 平果县| 巩义市| 东兴市| 永修县| 准格尔旗| 多伦县| 安乡县| 广丰县| 芮城县| 阆中市| 法库县| 新晃| 茶陵县| 甘谷县| 漳州市| 迁安市| 沭阳县| 雷波县| 商洛市| 克拉玛依市| 漳州市| 鱼台县| 来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