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AI團隊借道東南亞獲取算力,華為芯片面臨嚴峻挑戰
據外媒報道,近期國內多家AI團隊通過東南亞地區獲取算力支持,以繞開國內頂級AI運算芯片短缺帶來的限制。這種方式不僅讓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成為AI算力的重要節點,也給華為等國內芯片廠商帶來了新的競爭壓力。
一些團隊攜帶存儲大量數據的硬盤前往新加坡或馬來西亞,利用當地的AI數據中心進行模型訓練和數據運算。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團隊中甚至有完全來自美國的資金和人員,僅團隊成員為華人,通過在新加坡設立公司,這些團隊能夠順利將數據交由馬來西亞的AI數據中心處理,整個過程在現行法規下難以阻攔。
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AI產業得益于政策支持和生態鏈投資,正在快速崛起。面對中國廠商借助當地資源尋求發展的需求,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難以拒絕。例如,字節跳動已通過新加坡商的身份運營,規避了美國對中國企業的制裁,從而保障其AI功能的持續發展。這種模式讓許多中小型企業也找到了類似的“出路”。
然而,這種“繞道模式”對國內AI芯片廠商的影響不容忽視。由于可以通過東南亞獲取算力,許多團隊不愿使用受制于先進制程限制的本土芯片。尤其是華為,其AI芯片主要客戶集中在中國公部門及相關企業,而難以獲得本土云端大廠的青睞。
盡管華為不斷提升芯片性能和軟件生態,但與NVIDIA生態系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業內人士指出,繞道東南亞與當地AI生態合作,成本效益更高,這對華為等廠商構成了嚴峻挑戰。未來,華為AI芯片的發展或需依賴更嚴格的國際制裁政策,以推動本土市場的進一步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