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晶振為什么不能放置在PCB邊緣?

        晶振為什么不能放置在PCB邊緣?

        作者: 時間:2024-10-24 來源:硬件筆記本 收藏

        在布局時,一般是不能放置在邊緣的,今天以一個實際案例講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10/463954.htm

        某行車記錄儀,測試的時候要加一個外接適配器,在機器上電運行測試時發現超標,具體頻點是84MHz、144MHz、168MHz,需要分析其輻射超標產生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對策,輻射測試數據如下:


        圖1:輻射測試數據


        1、輻射源頭分析

        該產品只有一塊,板子上有一個12MHz的晶體。其中超標頻點恰好都是12MHz的倍頻,而分析該機器容易EMI輻射超標的屏和攝像頭,發現LCD-CLK是33MHz,而攝像頭MCLK是24MHz。

        通過排除法,發現去掉攝像頭后,超標點依然存在,而通過屏蔽12MHz晶體,超標點有降低,由此判斷144MHz超標點與晶體有關,布局如下:


        圖2:PCB布局圖


        2、輻射產生原理

        從PCB布局可以看出,12MHz的晶體正好布置在了PCB邊緣,當產品放置于輻射發射的測試環境中時,被測產品的高速器件與實驗室中參考地會形成一定的容性耦合,產生寄生電容,導致出現共模輻射,寄生電容越大,共模輻射越強;而寄生電容實質就是晶體與參考地之間的電場分布,當兩者之間電壓恒定時,兩者之間電場分布越多,兩者之間電場強度就越大,寄生電容也會越大,晶體在PCB邊緣與在PCB中間時電場分布如下:


        圖3:PCB邊緣的與參考接地板之間的電場分布示意圖


        圖4:PCB中間的與參考接地板之間的電場分布示意圖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晶振布置在PCB中間,或離PCB邊緣較遠時,由于PCB中工作地(GND)平面的存在,使大部分的電場控制在晶振與工作地之間,即在PCB內部,分布到參考接地板的電場大大減小,導致輻射發射就降低了。


        3、處理措施

        將晶振內移,使其離PCB邊緣至少1cm以上的距離,并在PCB表層離晶振1cm的范圍內敷銅,同時把表層的銅通過過孔與PCB地平面相連。經過修改后的測試結果頻譜圖如下,從圖可以看出,輻射發射有了明顯改善。


        4、思考與啟示

        高速的印制線或器件與參考接地板之間的容性耦合,會產生EMI問題,敏感印制線或器件布置在PCB邊緣會產生抗擾度問題。

        如果設計中由于其他一些原因一定要布置在PCB邊緣,那么可以在印制線邊上再布一根工作地線,并多增加過孔將此工作地線與工作地平面相連。




        關鍵詞: 晶振 電路設計 PCB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鹤山市| 广饶县| 霞浦县| 济阳县| 昌宁县| 衡山县| 精河县| 宁化县| 定安县| 芦山县| 镇原县| 唐海县| 锡林郭勒盟| 城口县| 大新县| 镇安县| 岗巴县| 灵山县| 全椒县| 镇赉县| 阿拉尔市| 平塘县| 宜君县| 临沭县| 玛纳斯县| 黄大仙区| 沙洋县| 同心县| 宁安市| 米脂县| 伊金霍洛旗| 安西县| 霍林郭勒市| 遵义市| 定边县| 金秀| 克拉玛依市| 泌阳县| 浠水县| 张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