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實例分析!晶振為什么不能放置在PCB邊緣?

        實例分析!晶振為什么不能放置在PCB邊緣?

        作者: 時間:2024-08-22 來源:張飛實戰電子 收藏

        某行車記錄儀,測試的時候要加一個外接適配器,在機器上電運行測試時發現超標,具體頻點是84MHz、144MHz、168MHz,需要分析其輻射超標產生的原因,并給出相應的對策。輻射測試數據·如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408/462264.htm


        輻射源頭分析

        該產品只有一塊,其上有一個12MHz的晶體。其中超標頻點恰好都是12MHz的倍頻,而分析該機器容易EMI輻射超標的屏和攝像頭,發現LCD-CLK是33MHz,而攝像頭MCLK是24MHz;通過排除發現去掉攝像頭后,超標點依然存在,而通過屏蔽12MHz晶體,超標點有降低,由此判斷144MHz超標點與晶體有關,布局如下:


        輻射產生的原理

        布局可以看出,12MHz的晶體正好布置在了PCB邊緣,當產品放置于輻射發射的測試環境中時,被測產品的高速器件與實驗室中參考地會形成一定的容性耦合,產生寄生電容,導致出現共模輻射,寄生電容越大,共模輻射越強;而寄生電容實質就是晶體與參考地之間的電場分布,當兩者之間電壓恒定時,兩者之間電場分布越多,兩者之間電場強度就越大,寄生電容也會越大,晶體在PCB邊緣與在PCB中間時電場分布如下: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布置在PCB中間,或離PCB邊緣較遠時,由于PCB中工作地(GND)平面的存在,使大部分的電場控制在與工作地之間,即在PCB內部,分布到參考接地板的電場大大減小,導致輻射發射就降低了。


        處理措施

        內移,使其離PCB邊緣至少1cm以上的距離,并在PCB表層離晶振1cm的范圍內敷銅,同時把表層的銅通過過孔與PCB地平面相連。經過修改后的測試結果頻譜圖如下,從圖可以看出,輻射發射有了明顯改善。

        思考與啟示

        高速的印制線或器件與參考接地板之間的容性耦合,會產生EMI問題,敏感印制線或器件布置在PCB邊緣會產生抗擾度問題。

        如果設計中由于其他一些原因一定要布置在PCB邊緣,那么可以在印制線邊上再布一根工作地線,并多增加過孔將此工作地線與工作地平面相連。




        關鍵詞: PCB 電路設計 晶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黄山市| 淮南市| 浪卡子县| SHOW| 绥江县| 栖霞市| 龙陵县| 运城市| 宜春市| 浠水县| 平顶山市| 临沂市| 利川市| 松溪县| 绩溪县| 石城县| 大宁县| 江都市| 藁城市| 高尔夫| 德阳市| 湖口县| 达拉特旗| 定结县| 南昌县| 汉沽区| 盐源县| 集贤县| 陆丰市| 丰宁| 丹巴县| 桃园市| 长垣县| 鄂尔多斯市| 新河县| 宝应县| 五华县| 武威市| 门源| 饶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