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助力國產芯片加速崛起
2019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正式發布玄鐵910,并宣稱是“業內最強RISC-V處理器之一”,號稱性能可比肩Arm v8架構Cortex A7X系列,并且在今年3月, David Patterson在阿里平頭哥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也大膽預言:“3到5年后,RISC-V將無處不在!。但在過去,RISC-V的普及度較低,在中國的知名度就更低了,更多流行的是x86架構和ARM架構,所以人們不禁發出疑問,什么是RISC-V?它與x86和ARM的區別是什么?
Milk-V 推出 Meles SBC:配 2GHz 平頭哥 TH1520 四核 RISC-V 處理器能效提升超20%!5年8款CPU,平頭哥玄鐵RISC-V生態實現大跨步
CPU需要調用對應的指令來使用不同功能電路。而用來規定指令格式的東西就叫做指令集架構,不同的架構對同一功能的實現思路不同,按照指令集架構的分類,可分為復雜指令集(CISC)及精簡指令集(RISC)。
復雜指令集計算機(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每個指令可執行若干低端操作,例如存儲器讀取、存儲、計算操作等,指令數目多且復雜,每條指令字長不相等。這些特性使得代碼編寫較為簡單,但是復雜的指令需要若干指令周期才可以實現。
精簡指令集計算機(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對指令數目與尋址方式都做了精簡,只保留經常使用的指令,因此實現更加容易,指令并行程度較好,編譯器效率較高。但是對于一些特殊操作,需要通過處理器額外的執行時間來彌補。其特征包括統一指令編碼、泛用的寄存器,單純的尋址模式等,每條指令的執行時間較短。
CISC盡可能將任務一次性做完,高效但費腦(性能高、功耗大),RISC則是將任務拆解,分次做完,雖然對個人能力要求不高(性能低、功耗小),所以效率更低。
全球前三大指令集架構
全球前三大指令集架構,一個是由英特爾為首的x86架構,其應用于絕大部分PC和服務器;而英國公司Arm的Arm架構則用于全球99%以上的智能手機。對比前兩位“大哥”,RISC-V可以說是妥妥的“小弟”,雖說三者并成為“全球前三“指令集,但RISC-V與x86和ARM的市場份額差距實在太大了,甚至可以說難以望其項背。
這三種架構,分別代表了三種經營模式:
x86架構由英特爾和AMD死死把控,其它公司想用?沒門!;
Arm架構雖然由Arm公司所有,但授權開放,需要花錢購買其IP;
外媒:英偉達正設計基于Arm架構的PC芯片最早于2025年開售
RISC-V的優勢就在于具有指令精簡、模塊化、可擴展、開源、免費等優點,其不屬于任何機構或國家,開源免費,運營成本由基金會的會員出資,可創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IP核或芯片,相對于目前主流的英特爾X86架構及Arm等架構,RISC-V的基礎指令集只有40多條,加上其他基本的模塊化擴展指令總共幾十條指令,非常簡單。
RISC-V基金會當時將總部從美國遷至瑞士,瑞士是中立國,遷址原因是“擔心可能出現的地緣政治破壞”,其免費開源的特點,意味著沒有人可以以“國家安全”為托詞,限制他人使用RISC-V。
RISC-V國際基金會CEO:RISC-V不受任何單一企業或國家的控制
在RISC-V成立之初,基金會的中方成員只有阿里巴巴、華為和中科院計算所,到了2022年中,基金會19個高級會員里,中國大陸芯片企業占據12個席位。到了如今,隨著美國持續將芯片技術作為限制他國發展的“武器”的大背景之下,越來越多國家和廠商開始越來越重視芯片的自主權,這也推動了RISC-V生態加速發展,目前已經呈現出與X86和Arm三足鼎立之勢,RISC-V技術成為中美技術戰爭新戰場,中美科技戰新戰場!RISC-V開源芯片技術成焦點。
X86指令集及ARM架構
X86架構 (The X86 architecture) 是微處理器執行的計算機語言指令集,指一個Intel通用計算機系列的標準編號縮寫,也標識一套通用的計算機指令集合。
1978年Intel推出了8086處理器(16位微處理器),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32位處理器)。由于Intel早期處理器名稱是以數字來表示80x86,因此這些架構稱之為x86。
X86架構圖
一些公司一直采用X86架構研發產品,例如巨頭英特爾,超微 (AMD)、威盛等企業。其中x86架構中英特爾和AMD是霸主地位。
英特爾X86架構霸權終將崩塌,ARM架構才是未來PC電腦市場的王者?
X86通用架構革新5G產業英特爾推出首款5G基站Soc凌動P5900
國產 CPU 廠商得到了相應指令集的架構授權,發展成為6大主流廠商: 龍芯、飛騰、鰓鵬、海光、電威、兆芯
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好的企業兆芯,早期,購買了大量原屬于VIA的中央處理器等,花費了大量的知識費用,并獲得了X86指令集授權,可以生產X86芯片后續自主研發X86處理器,并于后期開發出兆芯開先KX-6640MA處理器。
國產化率超 85%:紫光 Unis L3891 筆記本發布,搭載兆芯開先 KX-6640MA 處理器
兆芯發布新一代 16nm 開勝 KH-40000 和開先 KX-6000G 系列處理器,跑分測試出爐
龍芯中科:x86 / Linux 二進制翻譯趨于穩定,將為平臺帶來 ARM / Android 應用支持
龍芯 3A6000 國產桌面處理器發布:四核 2.5GHz,對標英特爾 10 代酷睿
x86架構設計目標是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廣泛的指令集,以應對各種復雜的應用場景,在PC及服務器端擁有天然的性能優勢。
ARM架構由ARM公司設計并廣泛應用于移動設備、嵌入式系統和其他低功耗設備。曾稱進階精簡指令集機器 (AdvancedRISC Machine) 更早稱作Acorn RISC Machine,是一個32位精簡指令集 (RISC) 處理器架構。還有基于ARM設計的派生產品,重要產品包括Marvell的XScale架構和德州儀器(TI)的OMAP系列。ARM家族占比所有32位嵌入式處理器的75%,成為占全世界最多數的32位架構。ARM架構的主要優勢是低功耗、高效率和易于實現,使其成為許多移動端設備的理想選擇。近年來大舉進入桌面和服務器領域。
ARM作為簡單指令集,具有低功耗的優勢,廣泛應用于移動設備領域。在當前國內市場中,許多廠商只擁有ARMv8指令集,并沒有ARM的新架構和IP核,這導致它們在性能上與使用新架構和IP核的國外廠商存在差距。
RISC-V架構
當需要同時兼顧數據傳輸速度與傳輸量時,x86與ARM的處理能力有限。RISC-V則表現出了較強的優勢,它幾乎適應所有實現技術,包括FPGA、 專用集成電路(ASIC)、 全定制芯片,甚至未來的設備技術。
201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團隊設計并推出了一套基于BSD協議許可的免費開放的指令集架構RISC-V,其原型芯片也于2013年1月成功流片。RISC-V的最大特點就是簡單,雖然與ARM都是精簡指令集架構,但RISC-V的架構更加短小精悍,它要能適應包括從最袖珍的嵌入式控制器,到最快的高性能計算機等各種規模的處理器。
RISC-V的優勢在于模塊化與指令的數目少,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傳統方法是增量ISA,新處理器不僅必須實現新的ISA擴展,還必須實現過去的所有擴展。RISC-V使用模塊化的ISA,其將不同的部分以模塊化的方式組織在一起,并通過一套統一的架構來滿足各種不同的應用場景,這種模塊化是x86與ARM架構不具備的。且RISC-V架構基本的指令數目僅有40多條,加上其他的模塊化擴展指令也總共只有幾十條指令。
所謂模塊化ISA,RISC-V的核心是一個名為RV32I的基礎ISA,運行一個完整的軟件棧。RV32I是固定的,永遠不會改變。這為編譯器編寫者,操作系統開發人員和匯編語言程序員提供了穩定的目標。RISC-V還提供一些其他的標準擴展指令集,根據應用程序的需要,硬件可以可選的包含這些擴展。RISC-V編譯器得知當前硬件包含哪些擴展后,便可以生成當前硬件條件下的最佳代碼。
很多情況下,處理器的性能都成為架構師關注的指標,根據數據及推算,程序的執行時間取決于程序在該指令集編譯出的指令數量、平均每條指令的時鐘周期數及處理器的時鐘周期時長,RISC-V架構處理器在這三個因素中的每一個都獲得了近10%的優勢,它們加起來導致了近30%的性能優勢。在傳統PC與服務器領域,x86適合處理大量數據,因此處于霸主地位。而在手機帶來的科技革命趨勢下,需要快速處理數據,ARM架構在手機處理器IP領域一統江湖。但隨著物聯網時代的來臨,RISC-V作為新興架構,以其精簡的體量,或許在未來的IoT領域中能取得絕對的優勢。但RISC-V的應用范圍目前主要局限在嵌入式領域,不太適合高性能場景。要替代ARM和x86,還需要面對許多挑戰。并且RISC-V生態系統相對割裂。要形成統一的標準生態系統,依然面臨許多困難。
盡管如此,目前國內外已有多家芯片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研發RISC-V領域的應用。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當屬IoT的安全問題、手機市場、服務器市場及存儲市場。未來的物聯網大概會有300億個設備互聯互通,所以物聯網安全就成為了必須關注的問題。而RISC-V的開源特性允許廣泛的受眾檢查其體系結構,并在它們成為大范圍的安全事件之前糾正它們。RISC-V可以通過提供“修復”核心而無需實際更改核心的機會來影響我們現有的網絡犯罪流行。并根據預測,大約兩年之后RISC-V就會進軍手機市場,與高通、蘋果、三星、聯發科等ARM公司搶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同時有可能威脅低功耗筆記本處理器。雖然目前RISC-V的高性能市場一片空白,但RISC-V本身用來設計高性能芯片是沒有問題的,學術界已經有基于RISC-V架構的511核處理器(Celerity)。只是基于RISC-V的低門檻特點,進入的企業體量較為小巧,沒有足夠的資金做長期布局與研發。但根據預測,5年后RISC-V指令的處理器就有可能進軍服務器市場,與AMD、英特爾這樣的x86處理器公司抗衡。
文章:
新 Linux 驅動補丁提交:RISC-V 平臺將兼容 Radeon RX 7900 XTX 等 AMD 顯卡
根據RISC-V國際基金會數據,2022年會員數量同比增長超過 26%,累計在 70 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 3180 名會員單位,包括高通、英特爾、谷歌、阿里平頭哥、華為、紫光展銳等眾多頭部芯片企業。截至2022年底,全球有數萬名工程師致力于 RISC-V 計劃,基于RISC-V架構的處理器出貨量已超過了100億顆,RISC-V用12年時間走完了傳統指令集30年的發展歷程。
蘋果與Arm達成長期協議,加強合作的同時不忘布局RISC-V
在中國,目前的形勢是多種國產CPU架構并存,在未來可能會造成資源分散、低水平重復,這種狀況不加以改進,我國將缺乏在全球市場上與X86和ARM兩家競爭的自主CPU架構,從而在主流CPU方面仍然可能受制于人。因此有專家指出:“新型的開源精簡指令的架構“RISC-V”架構,為我國掌握芯片產業發展主動權提供了機遇”。可以說也是一種彎道超車的機會。
當前國內外已經有非常多的RISC-V核心RTL代碼,很多是開源的。比如,Rocket Core、Boom Core、LowRISC SoC等均提供源代碼。如果用于商用,國內外也有許多商業公司提供穩定的RISC-V IP核心。例如國外的SiFive公司、Microsemi公司、國內的阿里平頭哥、芯來科技及兆易創新等。2019年8月22日,兆易創新正式發布了全球首個基于RISC-V開源架構內核的32位通用MCU產品---GD32VF103系列。兆易創新是首次將RISC-V引入通用微控制器領域,并提供了從芯片到程序代碼庫、開發套件、設計方案等完整工具鏈支持并持續打造RISC-V開發生態。
兆易創新發布GD32V系列RISC-V內核32位通用MCU新品
在今年9月1-3日召開的泰達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對自己觀點進行了闡述:我國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面向未來主流CPU市場,聚焦開源RISC-V架構發展中國芯片產業,通過充分發揮我國舉國體制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人才優勢,大力發展壯大RISC-V產業生態,增強RISC-V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能力,加大對RISC-V開源社區的貢獻,最終使世界主流CPU市場形成X86、ARM和RISC-V三分天下的格局。
反觀目前形勢,我國發展RISC-V具有獨特優勢。首先是符合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戰略,又推動全球科技創新。歷史上一直是X86和ARM兩種架構壟斷CPU市場的紅利,整個芯片產業一直處于高壟斷態勢,開源RISC-V的出現打破了壟斷,為全球芯片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推動力,相關生態環境也正在迅速發展完善。第二,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是培育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沃土。此外,中國是世界最大工程師培育搖籃,人才優勢為技術發展創新提供了必要條件。
國產 RISC-V 終端 Sipeed Lichee Console4A 上架,1699 元起
隼瞻科技“三位一體” RISC-V 解決方案,推動DSA技術走向商用成熟市場
新思科技重磅發布全新RISC-V處理器系列,進一步擴大ARC處理器IP組合
山東大學-算能RISC-V研究院正式揭牌,助推集成電路產業新發展!
今天我們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在發展CPU產業時,要注重未來主流CPU的發展趨勢。我們期待能有更多企業聚焦開源RISC-V架構,大力推進RISC-V生態建設,最終使RISC-V架構能夠在世界CPU市場與X86和ARM三足鼎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