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半導體投資正在變得活躍
隨著供應鏈積極尋求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加上各國政府出臺本地化供應的激勵計劃和政策限制,東南亞各國已成為不同行業的關鍵樞紐。越南已成為筆記本電腦、手表和耳機等消費電子產品制造的焦點,而泰國已成為汽車相關供應鏈的首選。泰國和馬來西亞擁有服務器組裝基地,印度將成為手機生產的重要中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10/452117.htm除了終端產品組裝的變化之外,半導體供應鏈的轉變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隨著臺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將晶圓制造工廠遷往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馬來西亞已形成一個重要的半導體后端測試和封裝集群。
功率半導體 TOP10 排名
1972 年,英特爾在馬來西亞北端附近的貿易中心檳城開設了一家占地 5 英畝的組裝廠。該組裝廠雇用了近 1,000 名員工,并迅速成為英特爾半導體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 1975 年,它已占英特爾組裝產能的一半以上。
AMD、日立和惠普很快也紛紛效仿,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已有 14 家半導體公司在馬來西亞開展業務。根據哈佛商學院前馬來西亞多媒體大學學生吳伯震撰寫的一篇論文,這一切都始于 1972 年馬來西亞政府建立第一個自由貿易區。
在自貿區運營的企業能夠享受免關稅和進出口稅、加強對勞工組織的控制以及簡化監管流程等措施。此外,自由貿易區地理位置優越,位于高速公路和鐵路網絡沿線,可輕松前往設備齊全的港口和吉隆坡國際機場。
功率半導體領域投資加速
2023 年,英飛凌科技宣布對其位于馬來西亞居林的工廠進行大規模擴建,該工廠建于 2006 年,用于生產 MOSFET 和 IGBT 等功率半導體產品。該公司將在居林工廠投資 50 億歐元,建設全球最大的 200 毫米晶圓 SiC(碳化硅)發電廠。居林工廠對于該公司「到 2030 年奪取 30% 的 SiC 市場份額」的目標至關重要。
從組裝廠到碳化硅半導體代工廠的歷程標志著馬來西亞半導體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中國臺灣合約制造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也宣布將在馬來西亞建造一座 300 毫米晶圓廠。該工廠將采用 28-40nm 代工藝節點,月產能為 4 萬片晶圓。
除了新晶圓廠建設之外,這里還想談談馬來西亞半導體產業的構成。馬來西亞的半導體行業由三個主要群體組成:OSAT(外包半導體組裝和測試)公司、ATE(自動測試設備)供應商以及高性能測試座設計和制造公司。
德國羅伯特·博世(Bosch)近日宣布將投資 6500 萬歐元在檳城建設一座 18000 平方米的測試中心。該測試中心將設有潔凈室和辦公空間,以及質量保證和制造實驗室,將對在德國羅伊特林根、中國蘇州和匈牙利哈特萬制造的博世半導體進行最終測試。
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國
馬來西亞占據全球半導體封裝和測試市場近 13% 的份額,也是全球第七大半導體出口國。此外,它一直位列全球半導體制造國前十名,在英國和荷蘭之間排名第七或第八。
從半導體設計到制造和消費的流程 資料來源:大華集團
這些工廠建設的消息標志著馬來西亞提升半導體價值鏈的雄心。
馬來西亞有何優勢吸引跨國半導體公司投資,目前產業格局如何?
第一,馬來西亞擁有比鄰國更高的教育水平。東盟國家中,只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采用英國法律體系,為許多企業的選址提供了競爭優勢。第二,在語言能力方面,馬來西亞公民主要使用英語、華語和馬來語,與全球企業溝通順暢。
第三,馬來西亞擁有巴生港和丹絨帕拉帕斯港兩大港口,均位列全球前 15 大港口,集裝箱吞吐能力強勁,輻射全球。
最后,檳城州是馬來西亞的半導體中心,幾十年來培育了半導體行業并保持著技術領先地位。檳城通常被稱為「東方硅谷」,主要專注于生產電子產品、計算機和手機芯片。然而,隨著電動汽車的日益普及,對汽車芯片的需求激增。與此同時,綠色能源趨勢推動了對太陽能電池板和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半導體行業的樂觀前景再次吸引了眾多企業建立設施并擴大產能。
半導體工廠對于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生態系統來說并不是什么新鮮事,但該國為提升芯片價值鏈所做的努力值得注意。有了居林的 SiC 功率半導體工廠,可以說馬來西亞的半導體產業幾乎已經完成了一個吸引新投資的生態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