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發布中國企業人工智能趨勢浪潮3.0
2023年6月13日 –在近期舉辦的2023大中華區高管交流大會上, Gartner發布最新調研結果顯示,中國企業正在將人工智能項目從原型轉向生產,大多數企業已不再糾結于為何需要AI能力,而更加關注AI工程化能力的建設,以數據驅動決策為目標,持續為業務創造價值。一些領先的中國AI企業已經在各個場景中運用生成AI和其他新型AI技術,構建原生AI企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306/447644.htm盡管CIO們普遍認為AI對業務具有巨大的價值,但董事會成員對AI持有懷疑態度,其實際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然而,ChatGPT的推出使得董事會成員和企業高管首次接觸到生成AI的巨大潛力,開始相信生成AI能夠為業務帶來變革和巨大價值。這給CIO們帶來了一些焦慮和壓力,他們擔心錯過了生成AI的投資機會。
Gartner發布中國企業人工智能趨勢浪潮3.0,旨在幫助企業首席信息官(CIO)更好地規劃AI能力,提升業務效果。
守成和創新
目前,中國企業平均已部署超過5個AI用例,每個企業平均已開始部署24個AI用例。雖然許多業務用戶或企業高管認為AI只是像安裝插件一樣簡單,但實際上,運營AI涉及數據加工、業務指標梳理、數據集成、業務集成、持續監控和優化等多個環節,需要全局考慮端到端的AI用例和流程。5個中國企業中僅有1個企業的AI能夠完全滿足業務需求,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領先企業不再將AI視為單個項目的投入,而是以產品運營和組合運營的方式,從端到端、業務結果導向的角度來整體運營AI,使其在全生命周期中持續產生業務效果。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方琦表示:“大多數企業會保持現有業務成果,并在有能力的情況下利用生成式AI進行算法改進類的局部創新。對于一些企業而言,進行流程,算法,系統的全局創新可能帶來更有價值的應用,但也伴隨著較大的風險。在最新的中國企業調研中,有75%的企業認為生成式AI的未來能力可能超過其帶來的風險。盡管目前企業對風險的感知較低,但一旦出現風險,可能會對企業造成巨大商譽損失和客戶流失。”
平衡風險和價值
在應用生成型AI時,企業往往會規避風險,即在不引起嚴重后果或潛在爭議的情況下使用AI技術。這種謹慎的態度是合理的,但也可能導致錯失一些潛在的商業機會。因此,企業需要在實現商業價值和管理風險之間尋求平衡。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方琦表示:“為了平衡價值和風險,我們應該延續鞏固已有投資,持續應對已知的風險,將精力投入到機會或高業務價值低風險的持續投入中。對于高風險低價值的用例,我們應果斷地去除它們。同時,我們也可以從創新的角度追逐高業務價值和高風險的用例,通過隱私計算等方式保護用戶數據隱私,并通過數據的統計值幫助業務持續實現其價值,打造差異性能力。”
為了確保AI應用的可信度和可解釋性,企業應該采取透明度和可解釋性的方法,確保AI決策過程的透明度,以及提供對AI決策的解釋和辯解能力。在應用生成型AI時,企業需要仔細評估可能涉及的道德、法律和社會問題,并確保符合相關法規和道德標準。通過建立明確的監管和治理框架,企業可以在平衡創新和風險的基礎上實現AI的商業潛力。
融合團隊
在明確風險和價值之后,我們還需要思考如何選擇人才和調整組織架構,以幫助AI戰略性地落地。在中國企業落地AI時,超過一半的企業認為人才是最大的挑戰。與此相比,在國外只有不到30%的企業認為AI人才是最大的挑戰。這可能是因為不同的組織對人才和組織關系的要求不同。領先的機構通常能夠整合不同的業務理解、IT技能和數據科學技能,使AI能夠更完整、更全面、更有效地落地。
Gartner高級研究總監方琦表示:“在落地AI方面,選擇合適的人才是首要任務,但也不能忽視組織架構和企業文化對人才適配的重要作用。通過守成為先、管理風險、擇人任勢這三個理念,更加戰略地規劃,落地,運營相應的AI能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