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美國對中國出口芯片管制新規聲明的細節
要說美國最近對中國半導體產業可謂動作頻頻,先是對先進工藝EDA做了出口管制,隨后又對停止部分高性能顯卡在中國大陸的銷售,最近更是出臺了全新的管制規定,以筆者愚見,這次可能是中美建交以來最嚴格的技術和產品出口管制規定,基本上是寧殺錯不放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210/438918.htm
我們先來看看這次新增加的管制規定是什么內容。2022年10月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公布了對于中國出口方面的管制新規聲明,這次的管制范圍主要涉及先進芯片及芯片制造設備領域,同時對未經核實清單管制措施進行更新。根據該聲明內容,為避免中國將美國企業生產的先進芯片或基于美國技術、軟件、設備生產的芯片用于軍事領域(美國明確說明他們沒法分清軍事和民用用途,因為部分企業未提供全部的產品銷售方向),美國商務部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出口相關產品的管制措施,該聲明中在產品和技術方面主要是瞄準了更全面的與先進計算和半導體制造相關的產品和技術進行限制措施,涉及高算力芯片、先進邏輯芯片和高端存儲芯片制造,同時會對未經核實清單(Unverified List,UVL)管制措施的更新(涉及近30家中國企業)。從實際執行條款上看,這次新規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有了新的限制,一個是新增三個ECCNs編碼,分別對應高性能計算芯片、超級計算機和半導體相關的制造設備,其中前兩個是新規增加的重點,這也是以前從沒有出現過的管制領域。另一個是增加了限制美國人對于中國半導體的特定的支持性的服務,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受雇傭、顧問以及技術支持,甚至僅僅提供運輸服務都是被禁止的。
如果再深入進行解讀的話,該規則可以增加如下的定語,新規適用于所有總部在中國的公司,但是沒有明確說明是否適用于總部在某個地區(比如開曼群島),但主體大部分在中國的公司(部分中國AI和服務器企業為了避稅等如此操作)。而如果相關的物件是提供給位于中國的美國公司,或者總部位于美國的公司,或者總部位于A5或A6列表(如韓國、中國臺灣、日本、英國、新加坡,列表詳見https://www.bis.doc.gov/index.php/documents/regulation-docs/2255-supplement-no-1-to-part-740-country-groups-1/file)國家的公司在中國的生產基地,會采取case-by-case分析,需要受到美國BIS的嚴格審批,當然言外之意也比較明顯,就是針對中國本地應用半導體的系統級企業,特別是高性能云服務器、超級計算機和AI服務器的中國企業,而對其他對美國不構成威脅的國家的企業可以網開一面。
在此新規之下,被列入名單的中國企業將享受和之前華為一樣的待遇,即進入實體清單,這意味著未來所有基于美國EDA設計的芯片以及借助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和技術生產的芯片,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其他任何企業的產品和技術,都將無法賣到這些列入名單的中國企業,而目前尚不得而知的是,華為可以申請部分特例獲得一些美國企業的芯片供貨(華為當時4G的產品的許可證審查規則是case by case(獲批準概率大),5G是Presumption of Denial(獲批準概率小)),但這次涉及的這些中國企業是否能夠享有這部分特例。遺憾的是,我們在本次新規中并沒有找到類似的補充聲明,那就只能先默認為是不被允許的,后續看是否會有美國企業呼吁放開,比如幾個美國半導體設備巨頭就對此法案意見很大。在新規中還有一個更嚴格的限制,那就是如果達到一定標準的產品,具體主要是超算和高性能計算芯片的技術標準,那么含有該產品的整機(即使標注是個人用途)也是不能被銷往中國的。而在半導體制造方面則是將技術管制的限制擴大到了中國公司的海外子公司,也就是中國公司即使在中國大陸之外設廠都不能獲得美國先進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和設備。
當然還有一些詳細的細節條款,大家感興趣可以自行找到各類大神翻譯解讀的政策細則,我們不是專業的律師,就不一一獻丑了。針對部分性能指標方面的細節,我們后面結合實際情況還會解讀,特別是這次定義的高性能計算芯片的性能指標。
綜合來看,這次在中國國慶節假期最后一天推出的芯片出口管制新規堪稱是建交以來最嚴格的芯片出口限制,除了針對這近30家企業不止限制了具體產品和技術,還限制了部分整機,甚至還限制到了具體個人,更是直接將中國大陸作為一個整體,全面限制部分產品和半導體制造技術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未來。如果說以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管制主要集中在軍用意圖非常明顯的產品和技術,甚至強加給華為的“罪名”都是將含有美國產品的設備賣給美國的敵對國家,那么這次美國的管制幾乎是限制了中國大陸很多并非軍事意圖明顯的應用領域,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出口管制的待遇只有被美國列入敵對國家才會享受的,而目前從基本的外交口徑上,美國和中國還屬于正常的友好貿易國家,并沒有被定義為高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國家范疇。那么從某種角度上說,中國在半導體芯片的應用領域,已經被全面列入美國的嚴重威脅其安全的范疇,“芯片戰爭”算是因此次法令正式由美國宣戰了。
從整個產業結構來說,中國是僅次于美國和日本之外,全球第三個實現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國家,并且在美國半導體企業的大力扶持下,中國部分ICT產業的實力追趕速度已經超過了經濟層面的追趕速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間接的幫助了美國半導體企業拉開了與日本和歐洲的部分差距,但同時美國也因部分下游產業的轉移,給自己制造了一個更為棘手的強敵。中國不是日本也不是德國,已經無法通過自然資源和匯率來直接摧毀其產業。特別是在這次重點新增的高性能計算和超級計算機芯片管控領域,已經很明顯可以看出美國已經清晰的認識到自己過去十幾年放任中國的整機廠商發展給自己帶來的“惡果”。雖然芯片端牢牢掌握在美國手上,但很多高性能服務器和高性能計算機的系統集成技術已經開始逐漸過渡到大洋彼岸,從思科到惠普,從IBM到SUN,看看他們的財報里,高性能服務器還能占到自己的多少份額,而比這些更慘的是歐洲和日韓的高性能服務器企業,市場都被誰搶走了呢?
這次新規特別為高性能計算芯片和高性能計算機設定了美國BIS的技術分類標準,值得我們思考。3A090規定的先進計算芯片定義:不管是GPU還是CPU等各類芯片(除非易失性存儲器以外),滿足輸入輸出(I/O)雙向傳輸速度高于600GB/s,同時每次操作的比特長度乘以TOPS計算出的處理性能合計為4800或更多算力的產品。紅線)。4A090規定的計算機及計算機的相關的設備、組件以及附件,其中芯片也要按照3A090規定管理;對于超級計算機,在41,600立方英尺或者更小的體積內,FP64(雙精度)理論計算能力是在100 petaFLOPS(每秒千萬億次浮點運算)或者以上,FP32(單精度)在200 petaFLOPS或者以上浮點算力的超級計算機,被定義為對中國管控的相關計算機。
這兩個標準的出臺,很多中國企業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宣傳口徑了,如果你的產品達到了這里面的大部分要求,那么是否獻丑不如藏拙呢?因為超過標準之后,以后可能被美國以相應的管制口徑來進行EDA和先進制造工藝的限制,也就是不能用美國EDA和不能用含美國技術的半導體制造工藝生產了,很遺憾的是,目前幾乎所有高性能國產芯片都躲不過這兩個技術的限制,一旦受到美國管控,可能比華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承受得打擊更大。
給大家一個直觀的對比印象,英偉達A100的INT8算力是624TOPS@INT8,624*8=4992>4800,單精度(32位)浮點算力156TFLOPS,156*32=4992>4800,同時帶寬是600GB/S,觸碰到了紅線,其他幾款被禁止往中國銷售的GPU更是遠超此指標,那么國內那些號稱性能遠超A100的GPU和大算力芯片,以及部分以挖礦為目標的高性能礦機和AI服務器,似乎按廠商自己的宣傳,都已經超越這個指標了不少,限制是否該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宣傳口徑了呢?
下一期,我們將根據這次的新規來分析一下美國出臺這部分芯片管制的背后原因以及對中國半導體及ICT產業發展的影響,并給出一些應對策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