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集齊“通信、導航、遙感”三類衛星!這座低調的城市藏不住了
9月6日10時24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微厘空間一號S3/S4試驗衛星發射升空。
衛星應用產業是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通信、導航、遙感衛星應用成為實現安全可控的網絡信息體系發展的必要組成部分。隨著微厘空間一號S3/S4試驗衛星順利升空,濟南在不足兩年的時間內,完成商業航天“通、導、遙”三大類衛星的升空,向遙遠的太空發出“濟南”強音。
錨定空天信息產業布局數年,濟南將往何處去?
三類衛星各個技術領先
許多關注空天產業的讀者留意到,命名與山東省、濟南市有關聯的衛星正越來越多。
2021年4月27日11時20分,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齊魯一號、齊魯四號等衛星發射升空。這是國內首次采用“天基互聯網+遙感小衛星”模式的創新型遙感應用項目,也是山東省首顆商業遙感SAR(合成孔徑雷達,是一種主動式的對地觀測系統)衛星,其空間分辨率達到國內商業衛星最高水平。
2022年7月27日,世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搭載中國科學院“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濟南一號”量子密鑰分發載荷只有23公斤,整星98公斤,是其“前輩”星座“墨子號”的六分之一。與“濟南一號”配合的地面站,在小型化方面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重量由12噸降至100公斤以下,安裝部署時間由數月降低至數小時。“濟南一號”可以實時地進行密鑰提取和成碼,時效性比“墨子號”提升2-3個數量級。
9月6日,命名為“泉城一號”的衛星發射項目以“一箭雙星”方式,將微厘空間一號S3/S4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該系統提供全球厘米級實時高精度增強、北斗全球全弧段覆蓋天基監測等特色服務。研發團隊在國際上獨家突破衛星同頻高精度收發干擾抑制技術,實現低軌衛星與北斗中高軌衛星信號體制兼容統一。
先天不足 后起直追
“通、導、遙”三大類衛星紛紛升空振奮人心,然而,發展空天信息產業,濟南人從不敢沾沾自喜,因為這座城市并沒有商業航天產業的“先天基因”。
我國空天信息產業過去一直由國家主導,直至2015年,國家開始鼓勵商業航天的發展。國內幾個商業航天產業發展較好的城市,皆因當地有空天信息領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
沒有先發優勢的濟南選擇奮起直追。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根基。濟南開通引育空天領域高層次人才的“服務專列”,為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項目建設提供3億元資金支持、183套人才公寓,發放購房補貼近1000萬元。齊魯空天信息研究院入職356人中,碩博比例高達95%,承擔國家“北斗星動能”科技示范工程重點攻關任務。
全面布局產業生態。依托低軌衛星導航增強系統、齊魯星座系統等典型核心系統建設與運營,以及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共建齊魯研究院契機,全面布局衛星“通、導、遙”三大方向,聚集上游系統建設端企業,補齊中游應用設備研制端企業,全面發展下游應用端企業,形成上中下游聯動、覆蓋全產業鏈的聚集效應和規模優勢,推動以“通、導、遙”為代表的空天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
針對衛星制造類項目對廠房的特殊要求,聯合相關衛星平臺、載荷等制造廠商提前進行載體規劃,做好空天信息產業園載體規劃建設。以建設地理信息產業區為契機,以濟鋼防務空天信息產業基地、山東產研院高科技創新園、算谷產業園為主陣地,研究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載體需求,各園區分類布局、錯位發展,形成空天信息產業協同發展的局面。
補齊硬件短板 推進融合發展
經過近幾年的布局,濟南的空天信息產業有人才、有項目、有基金,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但短板依然明顯。整體產業鏈布局存在重“軟”輕“硬”的問題。天星北斗、航天九通、正元遙感等一批企業技術領先,但業務領域集中在衛星應用軟件方面,空天產業中關鍵的衛星平臺、衛星荷載、衛星地面應用設備等硬件類企業比較缺乏。
基于產業現狀,濟南高新區聯合濟鋼集團,著手引進國內知名通信、導航、遙感小衛星批量化并行設計和總裝集成測試(AIT)技術團隊,利用其完善的衛星設計、工藝、質量、管理能力,建設智能化、柔性化衛星總裝基地。同時,拓展產業鏈下游,結合高新區集成電路、軟件開發相關優勢企業,引導本地企業利用技術優勢,參與衛星創新應用產品的開發和推廣,積極招引國內導航、遙感芯片及終端制造廠商,不斷完善產業鏈各環節。
組建產業聯盟 做好車企“文章”
濟南有重汽集團、臨工重機、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等一批優秀的汽車工業企業,還有山東高速這種大型交通基礎設施企業。上述企業似乎和商業航天關聯不大,其實他們都是衛星數據的重要應用方。深厚的工業基礎也是多個空天信息產業團隊選擇濟南的原因之一。
齊魯衛星可以提供遙感數據服務,低軌衛星導航系統可以提供衛星導航數據服務,星座項目都是衛星數據提供方,然而衛星數據不能直接拿來使用,必須經過加工處理才能變成有用的數據。這需要衛星應用開發者作為第三方來銜接衛星數據的需求端和供給端,提供行業解決方案,使衛星產生的海量數據真正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去。
近年來,空天信息產業開始突破商業價值的臨界點,逐步顯示出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全球范圍內高質量雷達衛星數據稀缺,國內能穩定提供SAR數據的衛星運營服務商數量少。全國各地爭相布局的衛星群,最基礎的,可以出售衛星獲取的數據或者解譯信息,供委托方從中提取有用數據,進而應用到農業、環保、勘測、導航、金融等方方面面。此前,山東產研衛星信息技術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賀杰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衛星數據的應用還很不充分,“賣數據”從來不是團隊布局齊魯星座、黃河星座的目的,團隊愿意以較低價格甚至免費提供衛星數據,讓更多用戶參與數據應用,集聚一批空天信息領域優質企業,打造良好的產業生態。
“濟南高新區有比較成熟的衛星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還有一大批優秀的軟件、平臺開發企業,同時高新區也是全省大數據產業聚集區,在數據應用開發方面有明顯優勢。”濟南高新區投資促進部副部長沈洋透露,高新區正積極推動各方組建產業發展聯盟,共同研討更多的衛星應用場景在濟南試點應用、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融合,進而推動濟南早日成為國內知名的衛星應用示范城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