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汽車電子 > 市場分析 > 車路協同相關產業發展趨勢

        車路協同相關產業發展趨勢

        作者:馬承恩(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總裁助理,北京 100089) 時間:2021-10-19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趨勢下,全球汽車產業正在發生顛覆性變革,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是實現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基于產業基礎、資源稟賦以及部分區域的發展探索,我國逐步確立出的技術路線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深入探討相關產業的行業概況、規模趨勢、驅動要素,有利于科學地保障路側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相關產品應用推廣,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110/428903.htm

        1   什么是車路協同?

        車路協同是采用先進的無線通信和新一代互聯網等技術,全方位實施車車、車路動態實時信息交互,并在全時空動態交通信息采集與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充分實現人車路的有效協同,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從而形成的安全、高效和環保的道路交通系統。在車路協同系統中,“車”、“路”、“云”各司其職,“車端”進行周邊的運動物體認知,“路端”則開展路面動態認知,“云端”則進行交通態勢及演化規律的認知,做到主被動結合、多源感知融合,并通過“車車”“車路”以及“系統”協同決策相互配合,最終實現“端- 邊- 云”群體協同。

        2   車路協同相關產業涉及哪些領域及產品?

        車路協同體系涉及車、路、云分層協同感知以及云端全局決策能力的下放,助力自動駕駛汽車突破單車感知和算力瓶頸,從系統維度賦予自動駕駛多層級安全冗余和巨大的決策效率優化空間,現階段主要應用城市和高速場景,提升交通系統的安全性,優化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如圖1)。

        1634610857538257.png

        車路協同相關產業組成復雜,涵蓋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信息通信、電子信息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技術鏈、價值鏈、產業鏈深度交叉融合。從產品角度看,車路協同相關產業主要包含硬件設備和軟件服務兩類;從功能角度看,車路協同相關產業可劃分為車端設備、路側設備、云端設備以及運營服務四大維度,各維度內產業根據產品類別進一步劃分細分領域,對應相關產品和企業。

        3   車路協同相關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3.1 我國車路協同相關產業2025年將超萬億

        現階段,車路協同相關產業處于爆發期前夕,技術方案已逐步成熟,已完成小規模的示范應用,2020年我國相關產業規模約為2 000 億元。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產品迭代升級,產業在2022 年將進入爆發期,預計2025年產業規模將超萬億元(如圖2)。

        1634610971423409.png

        短期內,產業規模以車端設備為主;中期看隨著各地新基建進程的推進,路側設備將成為產業的主要增長點;長期看,隨著設備滲透率的提升,基于智慧交通系統的應用服務產品占比將逐步提升并成為產業新的發力點。車端設備主要包括前裝設備和后裝設備兩大類,未來前裝設備將快速發展。前裝設備市場主要包括多目攝像頭、毫米波雷達、T-Box、中控屏、域控制器等汽車電子零部件產品,產業規模的增長點主要在于解決方案單價以及前裝市場滲透率的提升。根據《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規劃》規劃,2025 年具備駕駛輔助功能的前裝車型銷量占比達50%,預計未來5~10 年內前裝設備產業規模均保持較高增長率。路側設備領域將在“十四五”期間進入爆發期。從路網配套設備來看,2019 年全國2 級以上公路里程為67.2 萬公里,全國高速公路14.26 萬公里,全國建成區面積在200 平方公里以上的53 座城市市政道路長度為約15 萬公里。為滿足L3 級以上智能汽車行駛要求,2 級以上公路每公里改造或新增配套設備投入約300 萬元,市政道路每公里投入約500 萬元,將形成3 萬億元配套設備市場需求,撬動6 萬億以上的產業規模,根據《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要求,按15 年完成改造測算,平均每年產生4 000 億元的產業規模。隨著產品解決方案的逐步成熟以及在優勢地區商業化落地驗證,預計2023 年產業規模進入爆發期,未來10 年內產業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后市場應用服務領域“十四五”期間將逐步商業化推廣。現階段后市場應用服務產業硬件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相關企業處于商業模式探索階段,尚未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隨著車端、路側設備普及率上升,智慧交通的硬件配套基礎設施將逐步建立,產業市場增量將逐步由硬件設備向信息服務、數據增值服務以及功能服務等后市場應用服務轉移,涉及解決方案企業提供軟件即服務(SaaS)產品銷售。后市場應用服務是智慧交通產業價值鏈轉移的必然趨勢,預計產業2025 年將逐步成熟進入爆發期,掌握商業模式的解決方案運營企業將取得先發優勢,搶占巨額市場需求,快速做大做強。

        1634611092803172.png

        3.2 地方政府將成產業重要參與者

        與傳統汽車產業發展模式有所差異,車路協同相關產業涉及路端設備建設,屬于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各地政府將成為車路協同相關產業的主要參與者和發展助力,推進產業快速發展。從參與者類別上看,除了產業相關企業外,車路協同相關產業主要參與者還包含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投資機構等。其中政府主要負責統籌規劃和服務監管,為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提供資金扶持和政策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主要負責關鍵技術研發,助力智慧交通系統迭代升級;投資機構主要負責提供前期資金支持,同時獲取后期運營收益。各方間需求和價值相互觸達,共同構建產業新生態(如圖4)。

        1634611126453719.png

        3.3 信息和數據是產業未來發展的核心

        車路系統、自動駕駛系統未來愿景是形成用戶(C端)、企業(B端)以及政府部門(G端)協同運營生態,生態的本質是數據的流動、增值以及變現。提前謀劃和布局智慧交通系統協同運營服務,制定統一新體系標準,構建靈活的商業模式,實現服務體系、運營體系、商業模式的創新的區域和企業,將有望站在下一個產業發展風口。

        1634611189312101.png

        3.4 智能網聯產品的等級和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

        與單車智能路線相比,車路協同技術路線強化智能化道路的投資,通過在路端搭建傳感器、邊緣計算中心和云端數據平臺,為車端提供環境感知能力,路側系統的投資可以等效于分攤在每一輛車上節約的投入。在同等的自動駕駛安全的前提下,如果使用與車端冗余傳感器和處理等效的智能道路傳感器和設施,路側基礎設施可以大范圍實施部署,大規模地服務于車路協同自動駕駛車輛。在此條件下整體邊際成本較低,也可以較少的成本來取得更加全面、深入的智能化道路升級。同時,路側智能化設施可以有效提高智能網聯功能的滲透率,一方面對于現階段占比較高保有非智能車輛,通過低成本改裝可以使車輛具備L1 或者部分L2 功能;另一方面對于具備部分智能化功能的車輛,路側智能化設備可以提高車端智能網聯功能的水平,加速未來L3 和L4 功能的應用。智能網聯功能滲透率的提升將極大加速創新應用的探索研發,拓展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模式,促進智能網聯產業生態的構建,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于《電子產品世界》雜志2021年9月期)



        關鍵詞: 202109 車路協同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陈巴尔虎旗| 德州市| 合肥市| 合川市| 潍坊市| 宣化县| 通化市| 蕉岭县| 河北区| 金山区| 陆丰市| 稻城县| 璧山县| 文昌市| 云南省| 宜兰市| 塔城市| 盐池县| 德保县| 灵宝市| 灌南县| 烟台市| 白沙| 普格县| 永嘉县| 澎湖县| 万州区| 漠河县| 武胜县| 宝应县| 苍梧县| 辽宁省| 资源县| 石泉县| 黑龙江省| 读书| 正镶白旗| 荆门市| 大邑县| 永宁县| 云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