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網與電纜的關系區別解析
9.復合材料加強芯鋁絞線
芳綸纖維、碳纖維或玻璃纖維與樹脂制成的纖維復合增強塑料構件(FRP),在電纜行業中廣泛應用,最近架空導線也開始研究發展FRP的應用。復合材料加強芯鋁絞線的英文縮寫為ACCC,與傳統的鋼芯鋁較線相比,它具有比強度大、重量輕、耐高溫,耐腐,體脹系數小(弛度亦小)的優點,在可比對條件下,當增加28%的鋁導體截面,有可能提高整體容量1倍和鐵塔數量可減少20%。
10.光纖復合架空地線
光纖復合架空地線(OPGW),國內已有標準。由通信用光纖置于鋁管或不銹鋼管中組成的光單元與鋁包鋼線或鋁合金線組合絞制而成,具有防雷保護和通信兩種功能。光纖具有信息容量大、傳輸衰減小、不受電磁干擾及使用安全可靠等優點,能適應電力系統中遙控、遙測和大容量信息傳輸的需要。
11.光纖復合架空相線
光纖復合架空相線(OPPC),它的架設基本上同OPGW類似,是依據IEEEStd1138-1994、IEEEStd524-1992等電力部門架空線安裝安全管理規程和操作技術,但OPPC的接續涉及到光纖接續和光電分離技術,對接續的技術、高壓絕緣有嚴格要求。
12.溫度監測跳線
高壓架空線的溫度監測,是建立于光纖(FBG)傳感系統的基礎上,采用這項新技術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更換整條線路,而是在一座鐵塔上二根斷開的架空導線,補充連接一根跳線,這樣不妨害原有線路的正常運行。跳線導體結構與原來線路中高壓相線基本相同,在跳線中放置一根具有溫度敏感功能的特殊光纖,這一結構與OPGW相似。跳線一端接入分離器,在分離器內,將溫度敏感光纖連接到常規光纖,由常規光纖將信號輸出,進一步將數據輸出到工作站,其他連接與常規架空導線相同。溫度的監測系統的構思見圖5,監測系統見圖6,跳線的結構見圖7,溫度監測安裝原理見圖8。該系統主要監測參數是導體溫度,這種遠程監測和控制,為實現智能電網提供了條件。
上海電纜研究所會同各著名電纜廠,合作研發了多種高壓架空輸配電架空導線,建立了高壓架空輸電線試驗基地,具備各種精良試驗設備,可為智能電網架空導線提供優質服務。
四、智能電網與超導電纜
美國超導電纜技術基本成熟,但是傳輸參數和經濟效應,目前尚未達到大量推向商業化的程度,因此超導電纜能真正地在智能電網種應用,還存在較長的時期。
1.超導電纜聯網
美國打算在智能電網中推廣應用超導電纜,而并非超高壓輸電技術,目標是超越四個時區將全國主要電網連接起來,以提高電網的安全性和電力調配能力。由于超導輸電電壓相對較低,與超高壓線路相比,可減少輸電損耗、電磁污染、占用走廊寬度降至最低,代表了世界先進的技術方向。美國紐約長島電力局(LIPA)與美國超導公司更聯合建設的世界上第一條高溫超導(HTS)電纜已于2008年4月22日投入商業運行。這一超導輸電系統在滿負荷運轉時能夠滿足3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僅由三根138千伏的電纜組成。相比同樣粗細的銅導線,他們的輸電能力高達150倍。盡管這一工程造價昂貴,但是新型超導電纜的造價將降低五分之四,輸電纜溝的寬度僅為一米左右。它的另一個優點是這種電纜能夠防止由電網短路造成的故障電流。超導體有一種天生的電流限制能力,一旦電流增強到一定程度,它們就會失去超導性而變得像普通導體一樣有電阻,使電流衰減。因此,該技術也得到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支持。
2.熱核聚變應用
超導托卡馬克實驗裝置(所謂“人造太陽”),也就是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建設工程。
作為當今世界迄今為止最大的熱核聚變實驗項目,改項目所需要的高溫環境必須由超導磁體提供的巨大磁性容器所提供,因此,超導電纜屬于核心部件,“人造太陽”需要大量的超導電纜,這項應用優可能超前于電網連接超導的應用。
3.近期應用領域
比較近期的高溫超導電纜應用,可能包括以下領域:城市密集居住區、摩天大廈等;金屬冶煉設備等大電流、短距離、小空間的應用中;電站和變電站內大電流傳輸母線等。國內曾有人提出,超導電纜有望取代八成城市地下電纜的觀點。
4.經濟和商業反應
智能電網正成為拉動世界經濟的下一個引擎,對中國而言,智能電網對投資的拉動作用非常大。世界銀行也曾預測,2020年,高溫超導電纜將取代80%的城市傳統地下電纜,世界市場超導電纜銷售額將達300億美元。輿論驅動了股市狂熱,一些打算投資超導的電纜企業,已經大肆宣傳其股份前途一片光明,甚至鼓吹“超導是新能源最后的處女地!”,超導[淘股吧]作為大牛股的最低也得漲10倍!有許多股份從低部買入,翻番后仍然拿住的不多,能拿5倍以上的更是鳳毛麟角。但是也有人認為,早期發現大牛股其實并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的是在逆境中能否堅持住。當然這些只是不屬于技術的題外話。
電能表相關文章:電能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