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基站建置熱身賽啟動,超頻版5G光通訊產品下半年出貨
隨著全球即將展開5G部署,中國將5G作為戰略性布局的推動腳步更為積極,主要城市相繼啟動5G試點工作,5G基地臺建置進入熱身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5/400874.htm據指出,為了降低5G重新鋪建光纖的成本,將采取符合原有4G LTE基地臺的300公尺距離,透過超頻方式以達到25Gb/s的前傳速率,供應鏈預計,從第3季將可開始出貨,盡管華為近來可能面臨美系科技大廠的連環封鎖抵制,但藉由超頻解決方案,中國臺灣光通訊廠商將可望配合出貨。
華為在5G技術與專利深耕的競爭力,成為此波中美貿易戰延伸至科技戰的鎖定對象。不過光通訊業者認為,盡管華為在5G通訊設備具有核心技術,但光通訊的關鍵芯片仍難以由中國大陸供應鏈自制生產。
尤其當基地臺前傳由 4G LTE時期10G升級至5G時期,需要搭載25G芯片的技術生產尚未成熟,即使是美系大廠也面臨產品壽命不穩定的問題,這也意味著全球5G基地站建置速度在2019年將難以快速推廣。
官方將5G技術視為國家級重點政策,盡管原有的4G LTE基站啟用時間尚短,硬件布建成本并未完全回收,但各地方政府及一線城市仍舊積極展開試點作業,促使部分業者衍生出「經濟版」5G基地臺方案,采取符合原有4G基地臺300公尺的間距,而光通訊的前傳芯片無須使用25G產品,透過采用10G~25G之間特殊規格進行超頻運行,藉此將可符合5G基地臺的傳輸帶寬與速率。
據悉,由于業者改采300公尺傳輸距離的「經濟型」5G基地臺方案,為了因應產品規格轉換及淡季庫存調整,華為從2018年12月~2019年第1季開始減少4G LTE產品拉貨需求,上游供應商也必須重新設計產品規格,并延后認證及出貨時間,目前相關產品認證已經進入尾聲,預計第3季起將可望小量出貨,2020年將可望逐步放量。市場預計,除了光迅科技等少數廠商外,光通訊廠商將以光環科技與華星光電為主要供應商。
面對華為禁售令持續發酵,光環科技表示,消費性智能型手機的訂單能見度并未改變,光通訊產品受到第1季傳統淡季影響,間接供應給華為的營收占比約8%左右,后續沖擊層面并未明朗,但光通訊庫存水位已有降低,預計第2季需求仍將優于第1季。
配合客戶更改5G基地臺的前傳規格,光環表示,2019年上半的5G產品比重極低,占比不到1%,隨著新產品認證即將完成,第3季起~第4季出貨動能將逐漸顯現,預計在2019年下半的5G營收占比將可達到5%以上。
為了改善營運表現,光環表示,2019年產品結構將持續調整,長距離及短距離傳輸的光通訊產品占比將在6成以上,但價格偏低的2.5G PON出貨比重將持續降低,相較于2018年Access產品的營收比重占36.7%,預計從第2季~第3季的營收比重將降至16.6%,2.5G PON將以配合現有客戶出貨為主。
至于成長最明顯的產品為Sensor感測產品,包括智能型手機的距離傳感器(proximity sensor)或TOF設計等,而真藍牙無線耳機(TWS)的品牌客戶增加也將成為主要動能,預計Sensor感測產品將從2018年不到5%占比提升至2成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