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我國電子科技專業最厲害的大學,看看有您的母校沒?
隨著全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電子科技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相關的科技人才也備受關注。作為培養電子科技人才的重要沃土,大學是輸出人才的主要場所。中國有哪些牛掰的電子科技類大學,它們是哪些,一起來看看吧!(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2/398065.htm
1、電子科技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是1956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學(現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的電訊工程有關專業合并創建而成。
聽這個名字就知道,電子科技大學的電子科技專業不簡單,它是一所完整覆蓋整個電子類學科,以電子信息科學技術為核心的綜合研究型大學。它們的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是電子科技大學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設有微波工程系、集成電路與系統系、微電子與固體電子系、物理電子系和實驗中心。在2012年、2017年國家重點學科評估中,“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近五年共承擔各類項目共計800余項,實到科研經費11.6億元,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科研成果,培養了以席政、盧鐵城、薛泉、丁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實業家和二萬多名電子信息領域優秀人才。
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或“西軍電”,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位列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創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1958年遷址西安,1966年轉為地方建制,1988年定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它是1959年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兩電一郵''成員、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成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之一,是中國電子信息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核心基地,中國雷達、信息論、密碼學、電子對抗、微波天線等學科的發源地。
3、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風景秀麗的清華園,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華而得名,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其建校的資金源于1908年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清華園。
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具備微電子、光電子、集成電路等領域寬理論厚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能在電子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電子系統、光電子系統的設計、制造、科技開發,以及科學研究、教學和生產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4、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創立于1898年維新變法之際,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1912年改為國立北京大學。1937年南遷至長沙,與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復員返回北平。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和信息與通信工程3個一級學科,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下設9個二級學科,其中計算機軟件與理論、計算機應用技術、物理電子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和通信與信息系統5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近年來,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二等以上獎9項,完成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863”項目在內的科研經費超過8億元,發表學術論文3400多篇,獲授權專利350余項。
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1958年9月創建于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創造性地把理科與工科即前沿科學與高新技術相結合,注重基礎課教學,高起點、寬口徑培養新興、邊緣、交叉學科的尖端科技人才,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國內最有聲望的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由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自動化系、電子科學與技術系以及直屬學院的信息安全專業組成。學院擁有語音及語言信息處理國家工程實驗室、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即多媒體計算與通信教育部—微軟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電磁空間信息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空間信息處理與應用系統技術重點實驗室(電子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中國科學院無線光電通信重點實驗室、網絡傳播系統與控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無線網絡通信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