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10大IC設計公司出爐:海思第一,展銳第二!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了2018年中國十大IC設計公司榜單。根據TrendForce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IC設計業的收入已經達到了2515億元,年增長率為23%。在2018年前十大IC設計廠商當中,有三家收入超過了10億美元,有四家的年增長率超過了20%,但是有兩家公司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2/397904.htm
具體排名方面,華為海思以503億排名第一,紫光展銳以110.5億排名第二,豪威科技以100億排名第三,之后分布四到八名分別是中興微電子(61億)、華大半導體(60億)、匯頂科技(32億)、北京芯成半導體(26.5億)、格科微電子(26.3億)、紫光國芯微電子(23.5億)和兆易創新(26.5億)。
注意:TrendForce的表格上的單位是RMB“100百萬”(也就是“億”),不是RMB“百萬”!

▲中國10大IC設計公司榜單
海思:排名第一的華為海思,TrendForce預計其2018年營收將達到503億,同比大幅增長了30%。這主要是得益于華為智能手機銷量的大幅增長(2017年華為手機出貨是1.53億臺,2018年是2.08億臺,同比增長約35.9%),以及麒麟芯片在智能手機中的占比攀升。
紫光展銳:雖然,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下滑,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下滑幅度更大,但是對于展銳來說影響并不大。
2018年展銳對產品線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建立了移動通信芯片品牌“虎賁”與泛連接芯片品牌“春藤”兩大產品品牌,產品策略上通過夯實低端,穩步進入中高端,聚焦5G和物聯網改變格局。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紫光展銳已經成為印度市場最重要的芯片供應商之一,占據著40%的市場份額。在非洲市場,每年有1億多臺手機采用展銳芯片。同時,紫光展銳還在大力拓展東南亞、拉美等市場,并取得了一些成績。這也使得排名第二的紫光展銳2018年的營收同比僅下滑了0.5%,基本與2017年持平。
豪威科技:得益于近兩年智能手機與車用市場對于攝像頭的旺盛需求,推動了圖像傳感器市場的快速增長,作為圖像傳感器市場的老二,豪威科技自然也受益不小。根據韋爾股份宣布收購北京豪威科技的相關公告顯示,2017年豪威科技的營收約為90.5億元。TrendForce預計豪威科技2018年營收將達到100億元,同比將增長10.5%。
格科微:同樣,得益于市場對于圖像傳感器的強勁需求以及芯片價格的上漲,TrendForce預計另一家圖像傳感器廠商——格科微電子2018年營收將達到26.3億,同比大幅增長39%。
中興微電子:2018年因受美國禁運數月的影響,中興微電子的營收出現大幅的下滑也是必然。TrendForce預計中興微電子2018年的營收比2017年下降了近20%,降至61億。
華大半導體:得益于物聯網市場對于物聯網芯片需求的增長,作為國內的MCU大廠,華大半導體也將受益。TrendForce預計華大半導體2018年營收將達到60億(這個預測跟之前芯智訊根據魏少軍教授公布的一份未注明具體企業名稱的2018年十大IC設計公司的榜單排名的推測相近),同比將增長14.7%。
匯頂科技:對于匯頂科技,TrendForce預計其2018年的營收只有32億,相比去年的36.8億下滑了13.1%。TrendForce給出的理由是受指紋芯片出貨量下降和芯片價格下跌的影響。
不過,根據匯頂科技的2018年中報顯示,匯頂科技前兩季營業收入13.9億元,第三季度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匯頂科技實現營收23.65億元(三季度單季營收接近10億),由于四季度是智能手機出貨旺季,加上屏下指紋已受到眾多品牌廠商的認可,或將帶動四季度指紋芯片出貨進一步增長,據此,芯智訊預估今年匯頂科技的營收可能有望到34億左右。
芯成半導體:2015年,芯成半導體(ISSI)在美私有化之后,被裝入了北京矽成。根據去年9約,思源電氣宣布入股北京矽成之時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芯成半導體營業約為25.1億元。TrendForce預計其2018年的營收為26.5億,同比增長5.5%。這應該是受益于2018年上半年DRAM市場漲價的影響。
紫光國芯:去年5月,紫光國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變更名稱為“紫光國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根據此前紫光國微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營收為17.1億元,同比增長30.84%。這主要得益于轉讓了虧損的存儲業務,更加聚焦于安全芯片領域。財報顯示,2018上半年其存儲器芯片的毛利率僅為7.77%,遠低于智能安全芯片的23.34%和特種集成電路的60.46%的毛利。據此,不難預測,紫光國微全年有望維持30%左右,甚至更高的增長。不過,TrendForce預測其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只有28%,來到23.5億元。
兆易創新:受電子產品創新及物聯網需求帶動MCU業務增長,以及2018年上半年Nor Flash價格上漲的影響,也帶動了2018年兆易創新營收的增長。根據兆易創新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7.21億元,同比增長13.45%。由于四季度通常是市場的旺季,兆易創新四季度有望全年維持在13.45%左右甚至更高一些的增長。TrendForce預測其2018年營收為23億,同比增長13.5%。
TrendForce指出,中國的IC設計業在2018年取得了不錯的進步,在5G基帶芯片和AI芯片領域中也處于領先地位。但是,目前中國IC芯片的自給率僅為15%。展望2019年,TrendForce認為,中國將繼續進行芯片的自給自足,并進一步推進國內IC設計業的增長,預計2019年的營收將為2925億元,增長率在2019年將放緩到17.9%。這主要是受到消費電子產品需求減弱,全球經濟放緩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響。
TrendForce表示,AI,5G,邊緣計算和生物識別等易燃是高科技行業的熱門話題,這些應用將會帶來行業格局的變化。中國在上述領域的關鍵技術方面都處于領先地位,這必將推動中國IC設計業的發展。另外,汽車的電氣化和智能聯網化,將推汽車市場對于半導體的需求。
小結:
從上面TrendForce的數據來看,基本符合預期。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雖然TrendForce統計的是中國IC設計公司,但是并未將臺灣聯發科等IC設計公司納入統計范圍,所以實際上,確切的來說,這應該是2018年中國大陸十大IC設計公司排行榜。
另外,有人會疑問,這個排名榜單并沒有將大陸的比特大陸以及早已被中資收購的安世半導體(目前正被聞泰科技收購)列入表中。
根據此前比特大陸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營收為28.4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6547億元。雖然去年下半年礦機市場遇冷,不過即使僅不看下半年,其上半年近200億的營收,也足以進入榜單前三。當然,一些機構并不將比特大陸看作是單純的IC設計公司,這也說的過去。
至于安世半導體,根據此前安世公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其營收為14億美元。今天,安世半導體也公布了其獨立兩年后的首份成績單,獨立后“兩年時間實現收入增長超過35%”。
根據恩智浦公布2016年財報顯示,2016財年(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1日)其標準產品業務(安世半導體的前身)收入為12.2億美元。按照前面“兩年時間(獨立后)營收增長35%的說法”,也就是說安世半導體2018年的營收應該約是2016財年的1.35倍,即約1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億元。按照這個營收,應該也能進入到榜單前三。
當然,安世半導體實際并不是一家純粹的IC設計公司,而是一家IDM,即既有IC設計也有IC生產。所以這也是為何其沒有被統計進入榜單的原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