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電源與新能源 > 業界動態 > 不只是鋰電池,它們或許才是未來的儲能形態

        不只是鋰電池,它們或許才是未來的儲能形態

        作者: 時間:2019-02-11 來源:OFweek電子工程網 收藏

          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離不開能量,而工業的發展也是隨著能源變化而變化,隨著電能成為主要的能源,我們也需要很多電池維持設備的運轉。目前,是主要的電能儲能形態,未來有哪些新的儲能方式呢,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902/397434.htm

          一、

          可能是最有望成為現實的下一代電池技術。首先,它能夠在電場中存儲能量,而不是在一個化學反應物中,這意味著它能夠承受更多的充電及放電周期。目前,很多科技公司均在開發,比如Skeleton Technologies,其產品使用了耦合技術混合超級電容,能夠使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及輸出等特性,在短短2-3秒便可充滿電,并提供約100萬次的充放循環,電池容量也要比目前高出50%。

          二、

          鋰離子電池雖然問世已久,但具有普及度高、低成本的特性,所以完全取代它還不太現實。不過,諸如豐田等廠商,開始研發固態鋰離子電池,相比液體不附帶電粒子,更加安全且能夠快速充放。豐田開發的,可以在7分鐘內完成充電,大容量也非常適合在電動汽車上使用,大幅縮短充電時間。另外,未來的形態還包括鋁空氣電池、沙子電池等等,這些技術的重點均為環保、低成本且性能出眾,也許有一天會完全替代液態鋰電池。

          三、環境儲能

          獲得電能的方式多種多樣,甚至可以將周圍環境的元素轉化為能量。比如聲音,一種技術可以通過納米發電機將聲音轉化為電能,為手機提供源源不斷的電力;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從空氣中吸收露水、并轉化為電能。這個世界非常奇妙,而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深入,也許很多我們身邊不起眼的元素,都能夠提供能量。

          四、生物發電

          人類是一種生物,自身便能不斷產生能量,而這些能量其實也有可能轉化為電能。比爾·蓋茨基金會目前開發出一種技術,可以從人類尿液中提取電能,稱之為“微生物燃料電池”;還有通過集成納米薄膜的硅膠結構,貼合在皮膚上產生摩擦生成電力,非常適合作為可穿戴設備的能量來源。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泾阳县| 赣榆县| 通许县| 沙坪坝区| 茌平县| 尼勒克县| 谷城县| 会理县| 弥渡县| 江孜县| 河间市| 轮台县| 石楼县| 怀柔区| 类乌齐县| 汉中市| 临桂县| 铜鼓县| 和林格尔县| 中卫市| 陆河县| 东港市| 车险| 济源市| 闸北区| 日土县| 尤溪县| 敦煌市| 滨州市| 湄潭县| 阳曲县| 炎陵县| 隆昌县| 肃北| 木兰县| 湖州市| 扶沟县| 临湘市| 黄陵县|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