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變電站技術導則
7.2.4 支撐經濟運行與優化控制
應綜合利用FACTS、變壓器自動調壓、無功補償設備自動調節等手段,支持變電站系統層及智能調度技術支持系統安全經濟運行及優化控制。
7.2.5 站域控制
利用對站內信息的集中處理、判斷,實現站內安全自動控制裝置(如備自投、母線分合運行)的協調工作,適應系統運行方式的要求。
7.2.6 與外部系統交互信息
宜具備與大用戶、各類電源等外部系統進行信息交換的功能,能轉發相關設備運行狀況等信息。
8 輔助設施功能要求
8.1 視頻監控
站內宜配置視頻監控系統并可遠傳,與站內監控系統在設備操控、事故處理時協同聯動,并具備設備就地、遠程視頻巡檢及遠程視頻工作指導的功能。
8.2 安防系統
應配置災害防范、安全防范子系統,告警信號、量測數據宜通過站內監控設備轉換為標準模型數據后,接入當地后臺和控制中心,留有與應急指揮信息系統的通信接口。
宜配備語音廣播系統,實現設備區內流動人員與集控中心語音交流,非法入侵時能廣播告警。
8.3 照明系統
應采用高效光源和高效節能燈具以降低能耗,事故應有應急照明。有條件時,可采用太陽能、地熱、風能等清潔能源供電。
8.4 站用電源系統
全站直流、交流、逆變、UPS、通信等電源一體化設計、一體化配置、一體化監控,其運行工況和信息數據能通過一體化監控單元展示并轉換為標準模型數據,以標準格式接入當地自動化系統,并上傳至遠方控制中心。
8.5 輔助系統優化控制
宜具備變電站設備運行溫度、濕度等環境定時檢測功能,實現空調、風機、加熱器的遠程控制或與溫濕度控制器的智能聯動,優化變電站管理。
9 變電站設計
9.1 設計原則
設備層與系統層的設計選型應滿足安全可靠的原則,采用符合智能變電站高效運行維護要求的結構緊湊型設備,減少設備重復配置,實現功能整合、資源和信息共享。設備宜采用新材料。
系統設計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面:全站的網絡圖、VLAN劃分、IP配置、虛端子設計接線圖、同步系統圖等。
9.2 變電站布置
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前提下,智能變電站設計應符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技術原則和設計要求,結合智能設備的集成,宜簡化智能變電站總平面布置(包括電氣主接線、配電裝置、構支架等),節約占地,節能環保。
9.3 土建與建筑物
結合智能變電站設備的融合,宜減少占地和建筑面積,合并相同功能的房間;合理減少機房、主控樓等建筑的面積,節約投資。
結合智能變電站電纜減少,光纜增加的情況,采用合理的電纜溝截面。
9.4 網絡架構
網絡設備可靈活配置,合理配置交換機數量,降低網絡總成本。
網絡系統應易擴展、易配置。
應計算和控制信息流量,設立最大接入節點數和最大信息流量,在變電站新設備接入引起網絡性能下降時,也應滿足自動化功能及性能指標的要求。
網絡通信架構設計應確保在運行維護時試驗部分的網絡不影響運行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