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安防過去現在與未來:紀念中國安防40年
AI時代安防發展的主要矛盾和化解之道: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2/395939.htmAI時代安防發展的主要矛盾,簡單說來就是智能(智慧)化應用的日益廣泛性與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騙安全性之間的矛盾。近年來發生的“智能”與“安全”相沖突的諸多案例告戒我們:任何創新應用都必須保證安全。在保障系統自身安全和用戶使用安全的基礎上,再考慮系統功能的智能化、智慧化創新。
為了應對人工智能安全挑戰,守護智能時代人類未來,前不久在上海召開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國內外人工智能安全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產業界同仁,共同發起并發布了《人工智能安全發展上海倡議》。該倡議強調,人工智能安全發展要遵循“面向未來、以人為本、責任明晰、隱私保護、算法公正、透明監管、和平利用、開放合作”八大理念。我認為,這也是中國安防未來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面向未來:人工智能發展需要實現創新與安全的協同,以安全保障創新,以創新驅動安全。在確保人工智能自身安全的同時,積極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解決人類社會的安全難題。
以人為本:國際社會應一道科學規劃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確保人工智能按照人類預期并服務人類福祉方向發展,機器自主進化和自我復制等關鍵進程須進行風險評估和安全監管。
責任明晰:人工智能發展應當建立完備的安全責任框架,需要針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不斷創新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明確人工智能安全責任認定和分擔機制。
隱私保護:人工智能發展需要保障用戶的數據安全,人工智能發展不得以犧牲用戶隱私為代價,需要加強數據保護立法,豐富人工智能的技術路線,不斷強化人工智能應用中的用戶隱私保護。
算法公正:人工智能發展應避免由于算法設計對公眾產生的危害,須明確算法動機和可解釋性,克服算法設計和數據收集引發的不公正影響。
透明監管:人工智能發展應當避免技術黑箱導致的安全風險,需要通過建立可審查、可回溯、可推演的監管機制,確保目標功能和技術實現的統一。
和平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應當審慎運用在軍事領域,自主化武器的研發和使用須遵循嚴格的風險評估,避免由于人工智能技術在軍事領域濫用對全球和平穩定的威脅。
開放合作:人工智能發展需要各國、各方的協同共進,應當積極在國際范圍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發展的規范和標準,避免技術和政策不兼容導致的安全風險。
中國安防發展40年的基本經驗:
綜合安全的理念與大安防的體系架構、綜合安全、時時安全、處處安全(實體空間(固定目標、移動目標)、虛擬空間)、人人安全、事事安全……
大安防體系架構(構建原則與基本要素):風險等級與防護級別相適應、人防物防技防相結合探測延遲反應相協調、平戰結合軍民結合專群結合、物理防護技術電子防護技術智能防護技術(生物統計學)等多種技術相互滲透融合、縱深防護均衡防護抗易損防護、安全性可靠性維護保障性、先進性兼容性可擴展性、經濟性適用性……
政府的引導作用與市場機制的活力:
應用創新(市場)引領——技術創新(新技術的融合)驅動——管理創新(體制機制)保障——文化創新(行業文化企業文化,媒體網咯)支撐;新技術的強大推動力與民營企業的重要作用;標準、專利、品牌戰略——人才戰略(行業監管,教育科研);科技專項引導、示范工程開路(產學研用管結合)……
結束語:
新時代新任務新愿景催生安防新一代,新一代安防人、安防精英、安防新銳,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創新引領,勇攀高峰,努力實現中國安防的高質量發展,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安全需求,為國家、民族的長治久安和中國夢的實現,做出無愧于新時代的新貢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