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語音技術革命正在改變人類的交流方式
語言是我們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可以讓我們快速了解對方的意圖,并做出適當的反應。但對很多語言障礙者而言,說話這一看似簡單的行為依舊是難以想象的困難。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11/394166.htm語言是件極其復雜的事情,不僅僅是文字表面上的發音,還與音量、音調、速度、說話環境等眾多因素密切相關。
同一個詞或句子,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音量和速度,所表達的意義也是不同的。比如“你吃了么?”,可以是兩人見面的問候語;也可以是我正準備去吃飯,如果你沒吃,我們可以結伴去吃飯;還可以是戀人間的關懷;甚至可以是小孩子玩游戲時,跟玩偶的對話。

語言環境是如此的復雜,而對于那些因受傷或生病而無法說話的人,我們怎樣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又如何能更快更有效的表達自己的意圖?
新技術正在快速推動語音生成設備的進步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語音技術的先行者就致力于研發語音生成設備(SGDs)來幫助語言障礙者。
1963年,英國人Maling和Clarkson開發了專為嚴重身體殘疾的人設計的個人通信工具POSSUM,這是一臺帶開關控制掃描裝置的打字機。
自此,隨著語音合成算法的進步及微處理器技術的發展,電子輔助和替代通信系統(AAC)得以快速普及。通信輔助設備也變得越來越小巧,功能也越來越強大。
目前,電子輔助和替代通信系統(AAC)、語音生成設備(SGDs)、語音輸出通信輔助設備(VOCA)已經在美國幫助了200多萬人。患有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腦癱、閉鎖綜合征、多發性硬化癥、帕金森、腦中風、創傷性腦損傷等交流障礙或殘疾人都可以使用這類語音生成設備。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就使用語音生成裝置與他人進行交流。

在過去幾年中,隨著人工智能技術與語音技術的突破,以及數字設備功能的指數級增長,數字化語音正在改變人們的交流方式,特別是翻譯和醫療等領域。
據相關數據顯示, 2017年,語音生成設備市場規模為1.9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3億美元。
各科技創新公司和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都在努力通過輔助應用APP、語音生成設備和腦機接口技術幫助語言障礙者能夠更有效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1)輔助應用APP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數字觸摸屏為患者提供更加直接的交流方式。如自閉癥患者可以通過觸摸屏上的物品圖像、活動圖片或符號來表達他們的需求。
Proloquo2Go就是這樣一款面向語言障礙患者的輔助交流工具,適用于自閉癥、唐氏綜合癥、腦癱和其他診斷患者,目前已有20多萬用戶。

此外,還有很多APP可以幫助用戶“說話”,如SayIt!和Predictable這兩款文字處理應用,可以將用戶輸入的文字內容轉化成語音,并具有智能聯想和自動更正單詞的功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