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設計應用 >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簽靈敏度測試

        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簽靈敏度測試

        作者: 時間:2018-08-09 來源:網絡 收藏

        超高頻標簽是指840M到960MHz無源識別標簽。這個波段的標簽起源自EPCglobal 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 其中EPCglobal是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組織,第一類第二代RFID標準經常也被縮寫為C1G2。這個標準規定了超高頻860M-960MHz范圍的識別協議。這個協議的特點是通過微秒級的讀寫器-標簽應答,和較科學的防碰撞機制,實現快速、幾十米距離的標簽讀寫。理想情況下每秒盤點標簽可達兩三百個,識讀距離可以達到30米左右,曾經一度被熱捧為下一代智能物流的標準。其后ISO組織接受這個標準,轉為ISO 18000-6C標準。近年來我國也在這個技術上發展革新,推出了自有標準GB/T 29768,其頻率規定在840-845MHz 和 920M-925MHz,避開了臨近的GSM業務波段。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8/386160.htm

        目前這些協議被統稱為800-900MHz超高頻識別。而這些協議都繼承了高速應答,快速盤點,讀寫距離較遠的特點。而這些熱門協議產品的性能成為使用的關鍵。其中尤其是標簽,處于競爭激烈的中心。射頻識別標簽單價較低,但是用量很大,對于設計制造就要求更高。由于標簽設計技術和生產工藝的缺陷和不穩定,就必須由性能來把關。

        而這個標簽靈敏度由于是非接觸射頻測量,又有各種技術問題需要克服。本文著重介紹其中的方法理論和實踐情況。

        超高頻射頻標簽靈敏度方法

        基本設置

        超高頻標簽測試往往在微波暗箱或暗室進行,也可以在半暗室和干擾較小的野外場地進行。但是由于超高頻標簽的頻率較高,波長只有1/3米左右,對暗室尺寸要求不太高,經濟比較容易承受。關于標簽測試的物理設置,有雙天線和單天線兩種主要方法。為了最大性能,EPCglobal、ISO倡導了雙天線法。這個方法采用一對左右圓極化天線,一發一收,達到最大收發隔離,使得測試系統可以用高功率發射,高靈敏度接收,從而應對更差靈敏度的標簽。為了方便起見,也有用環行器將雙天線合并為收發雙工的單天線配置,由于天線反射特性,總體系統性能低于雙天線配置。

        圖1雙天線標簽測試配置示意圖

        表示單位

        標簽靈敏度通常可以用功率或場強表示。EPCglobal比較實用,采用了RIPTUT,亦即標簽接收到的單極子輻射功率。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標簽剛好可以工作的射頻場強用理想單極子天線接收到的功率。它的單位是dBm。

        ISO測試用場強表示,也就是使得標簽正常工作的最小場強。它的單位是V/m。

        這兩個測試結果看上去不同,但實際上都是通過測試儀發射功率計算來的。

        EPCglobal標簽接收單極子功率計算公式:

        RIP=EIRP-PL 公式 1

        EIRP=P+GTx 公式 2

        其中EIRP是儀器發射等效單極子輻射功率(dBm),PL是儀器發射天線到標簽的自由空間傳輸損耗(dB),P是發射天線輸入功率(dBm),GTx是發射天線增益(dB)。

        ISO標簽處場強計算公式:

        其中,P是發射功率(W),G是發生天線增益,R是發生天線到標簽距離(m)。這些公式的根本是自由空間傳輸損耗公式和天線增益定義推導而來。

        計算和推算

        單極子天線射頻傳輸公式:

        其中PRx是接收功率,PTx是發生功率,Ae是天線等效孔徑面積,R是收發天線距離。這個公式描述了理想單極子天線間遠場傳輸損耗和距離的關系。下面我們給出幾個典型樣本頻點,在典型測試距離上的自由空間傳輸損耗,單位是dB.

        頻率(MHz)

        距離(m)

        0.80

        1.00

        3.00

        840.0

        -28.99

        -30.93

        -40.47

        842.5

        -29.01

        -30.95

        -40.50

        915.0

        -29.73

        -31.67

        -41.21

        922.5

        -29.80

        -31.74

        -41.28

        960.0

        -30.15

        -32.09

        -41.63

        表格1自由空間傳輸損耗和距離、頻率的關系

        要注意的,上述是遠場球面波模型下推算的,收發距離太近會使得計算結果偏離。EPCglobal規定在0.8-1米距離。ISO 18046-3規定最近測試距離。

        其中,R是測試距離,L是發射天線最大邊長(直徑)。下面我們給出典型天線尺寸和典型頻率下ISO對測試距離的要求。

        頻率(MHz)

        天線長邊(m)

        0.25

        0.40

        840.0

        0.35

        0.90

        842.5

        0.35

        0.90

        915.0

        0.38

        0.98

        922.5

        0.38

        0.98

        960.0

        0.40

        1.02

        表格2 ISO最短測試距離和天線尺寸、頻率的關系

        多種測試項目

        正向連接距離

        在標簽靈敏度測試當中,大家經常聽到詢問標簽讀寫距離。讀寫距離和標簽靈敏度、標簽反射功率有關,但是實際應用當中又和讀寫器性能有關。所以在測試中假設讀寫器用35dBm功率通過理想單極子天線發射,可以讀寫的距離。那么問題來了,超高頻標簽讀寫距離很遠,是否要裝備超大的射頻暗室呢?非也。我們在上述遠場條件測量標簽最小工作功率,減去發射天線增益,得到等效單極子輻射功率EIRPTX然后根據空間傳輸衰減和距離平方成正比的原理,可以推算出讀寫距離:

        正向連接距離(forward link range)啊啊也稱為讀取距離,取決于標簽開啟工作所需要的場強。

        反向連接距離

        標簽反射的功率大小決定了讀寫器可以在多遠讀到,所以可從標簽反射功率推算反向連接距離(reverse link range)。反向連接距離就是反射功率被天線增益5dBil、接收靈敏度-70dBm的閱讀器識讀的距離。EPCglobal標準[2]提供了計算方法,且結果通常大于正向連接距離。

        其中,EIRPTx0是反向連接靈敏度需要的發射等效單極子功率,定義為正向連接靈敏度加2dB;PRx0是EIRPTx0發射條件下接收到的標簽反射功率;GRx是接收天線增益。

        不同標簽工作模式的靈敏度

        標簽在被識讀ID號、讀取寄存器信息、寫入寄存器信息的工作模式下需要消耗的功率不同,也就是這3個工作模式的靈敏度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有了識別、讀取、寫入靈敏度3個測試模式。上述工作最低功率、最小場強、前向和反向讀取距離,都有這3中工作模式下的指標,且各不相同。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測試 射頻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西市| 宜昌市| 会理县| 安塞县| 永胜县| 石棉县| 台安县| 金川县| 库尔勒市| 上蔡县| 遵义市| 恭城| 武乡县| 蒙城县| 商水县| 利津县| 蒙山县| 浏阳市| 扬州市| 甘南县| 双鸭山市| 肃宁县| 延安市| 开封市| 抚顺市| 高尔夫| 重庆市| 怀远县| 黔南| 竹溪县| 清徐县| 江永县| 怀宁县| 中方县| 青海省| 将乐县| 济阳县| 林芝县| 宁晋县| 利辛县| 辉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