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讓你看懂車載OS:主流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大PK
提升計算能力一直都是個選項。每一次我們偵查到車載計算機元件,我們都是發現你會在非常老舊的智能手機中發現的那種ARM處理器。我們為什么要在汽車上使用跟智能手機一樣的元件呢?車載計算機是在由汽油功能的汽車上運行,嵌入的空間要大得多。將自己局限于專為電池供能的口袋大小的設備設計的CPU,似乎很奇怪。你沒有理由不能將筆記本電腦級別的元件應用于車載計算機,但我們所測試的很多系統所得到的計算能力似乎都才剛剛夠用。至少像奧迪這樣的公司有正確的想法:使用多個智能手機系統級芯片。
許多汽車制造商所做的旋鈕控制都很適合司機使
用,讓他們在駕駛的時候不需要確定觸控屏目標。不過,任何不是儀表板的屏幕都需要支持觸控。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大行其道的時代,消費者顯然也會希望車載屏幕支持觸控。讓可能無法輕松觸及以司機為中心的觸摸控制方式的乘客以及每一個人都能夠馬上憑直覺知道如何使用車載觸控屏,是很好的事情。至于系統的安全性,最安全的做法就是避免讓司機使用系統,把像給導航編程這樣的事情交給乘客來處理。要是屏幕支持觸控,那這些會簡單得多。
導航系統是車載計算機的殺手級應用,但預裝的解決方案全都已經不合時宜。道路數據通常都沒問題,但那些系統的地點和商戶數據仍然很糟糕。這就像是數年前的GPS系統:你得在電話簿上查找地址之類的信息,然后在GPS上手動輸入街道名稱和建筑物門牌號數。隨著谷歌地圖(以及蘋果地圖)的興起,人們會希望GPS系統成為一站式的平臺,既支持通過搜索來查詢商戶地址,也提供導航路線。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商戶變更地址的頻率要遠遠高于新建的道路。車載導航系統似乎還沒有跟上這一概念,使用時,我得先掏出手機,然后用谷歌地圖查找地址,真折騰啊。
Here Maps似乎是汽車行業首選的導航系統。它不僅僅為數家汽車廠商所有,這些廠商也似乎愿意準許競爭對手使用那些數據。Here Maps在wego.here.com上有一谷歌地圖式的桌面網站,它給我們展示了車載信息娛樂領域的又一好處——該網站的數據實際上非常好!我需要的商戶信息大多數都出現在搜索結果當中,導航路線也很好,它甚至還有一些實時的交通數據。
問題在于,Here網站上的數據并沒有出現在裝有Here Maps的汽車上。不知道因為什么——即便有Here良好的源數據和“最新的”地圖——在桌面網站上可行的搜索請求在我們測試的汽車上卻不能用。我們猜測,搜查覆蓋北美地區所有商戶的全面數據庫對于這些汽車上裝載的ARM處理器來說任務太過繁重;你需要網絡連接以及云的力量才能在合理的時間內返回搜索結果。即便車上有LTE和WiFi功能,也沒有汽車嘗試做利用互聯網的導航搜索。
這些車載系統很難比得過谷歌地圖。做地圖服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Here有大約6500名員工,谷歌的Geo部門在2012年有7100名員工。Here Maps需要變成一項有償債能力的業務,因此預計它未來可能會向用戶收費,比如對每年的地圖更新收費100美元左右;同時與汽車公司達成支付協議。它很難去抗衡有廣告支持的持續不斷更新的谷歌地圖。
遺憾的是,特斯拉不愿借我們汽車來為此文展開測試,但該公司顯然也大大地推動了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的發展:在汽車中采用巨大的中央屏幕和通用的數字儀表界面。
該領域正變得越來越好,像奧迪MMI這樣的一部分解決方案做得相當出色。不過,盡管有增量性的技術改進,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最令人沮喪的一點是,整個汽車行業在技術方面的發展速度。就目前來說,我們距離給我們帶來智能手機革命的持續每年更新升級的模式還很遙遠。我們可能要再等五年時間才會看到來自上述公司的第二代系統的出現。所以,如果有公司能夠成功地通過可升級系統或者縮短開發周期將技術和汽車分離開來,那它的系統很有可能是最好的,不管它采用的是什么軟件策略。就目前而言,該領域發展緩慢意味著,我非常感激Android Auto和CarPlay的存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