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顯像技術讓物聯網“所見即真實”
IDC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表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總體支出將同比增長16.7%,高于8000億美元。預計到2021年,全球物聯網支出將達1.4萬億美元規模,包括企業對物聯網硬件、軟件、服務和網絡連接的投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7/384428.htm以剛剛結束的MWC上海展會為例,上汽聯合華為、中國移動發力5G、物聯網,還推出無人駕駛遠程體驗,吸睛無數。運營商、互聯網巨頭、IT廠商紛紛入局,無人駕駛、共享單車、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場景紛至沓來,讓人心馳神往。
不過,現實中的物聯網總給人一種“高冷”的可觸不可及感覺,很難聯想到實際產品。這主要是由于物聯網行業標準不一,對應用和產品尚未形成統一規范和認識。如果在大眾較為熟悉的現有產品基礎上完成升級,讓其實現萬物互聯功能,那么物聯網定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當今移動化生活成為主流時,出行成為每日必備,也成為連接日常生活、辦公、休閑娛樂各大場景的樞紐,是萬物互聯實現的最便捷載體,同時還可能最大程度觸及受眾,讓物聯網“接地氣”。
以物聯網技術滿足出行領域需求的典型就是車聯網。當今,用戶對車聯網的需求也從最初的連接變為“體驗”,希望可以真實感知周圍環境,獲得顛覆性視覺體驗,像科幻電影中那樣“看到”最為逼真的路況和道路標志。同時,還期待實現人機交互,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
對此需求,MR顯像技術應運而生。所謂MR,可理解為混合現實,也就是AR+VR的結合版。它指的是合并現實和虛擬世界而產生全新的可視化環境。利用MR技術,用戶可以看到真實世界,同時也會看到虛擬的物體。MR將虛擬物體置于真實世界中,并讓用戶可以與這些虛擬物體進行互動。
綺藝無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解釋道,MR技術兼具VR和AR的雙重優勢,其互動性和全新視覺體驗正可為車聯網提供升級版用戶體驗,不再是簡單的看到前方路況,而是可模擬出車輛前行的狀態,加入虛擬元素后與現實真實環境融合,并與用戶實時互動,為出行提供支撐。
在不遠的將來,車上的玻璃很有可能也會搭載MR顯像技術變為車聯網一部分,讓用戶在出行的每時每刻都可透過車窗感受虛實結合的立體世界,透過車窗與外部世界對話交互,讓出行與所有場景融為一體。
在此領域一直默默深耕的綺藝無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對此技術及其落地深有感觸。該公司CEO談到,這一全新技術可以顛覆原有視覺體驗,特別是對年輕群體來說更是酷炫、時尚的代表,有可能吸引更多年輕用戶嘗鮮物聯網場景,踐行“所見即真實”的公司價值觀和技術研發初心。
MR顯像技術幫助物聯網在車內落地之余,其CEO介紹到,還可應用到智能家居、共享單車、智慧抄表等智慧城市的每個角落。今后,現有的電冰箱控制屏將可真實呈現剩余食材及其加工完成后的菜品樣式,而洗衣機的控制屏可模擬出衣柜中現有衣物的洗滌過程和試穿效果,而所有這些均能實現與人交互,“一聲令下”就可指揮它們完成任務。
由此可見,MR顯像不僅是車聯網落地的助手,還能從車聯網開始,全面融入社會生活每個角落,讓萬物互聯變為“所見即真實”,用戶身邊的一切可觸及之物都是物聯網的接口。想到物聯網時不再是虛無的概念,而是最為熟悉不過的身邊產品,這也是物聯網相關產品盡早實現大規模量產的關鍵。
對老生常談的“物聯網實體產品較少、市場接受度低”問題,該公司CEO認為,一方面需要不斷提升技術研發實力,讓類似MR顯像技術等更為優化,為用戶呈現更為顛覆性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需要不斷加強和同行業、跨行業廠商的強強聯合,結合更多場景實際測試產品運行情況,期間不斷收集用戶反饋、優化產品。只有當技術和產品攻關克難后獲得口碑,才能讓物聯網飛入尋常百姓家,最大程度實現落地。
據該公司CEO透露,該公司已與國內外多個知名汽車主機廠、智能家居廠商和室內建筑集團積極接觸,并探討下一步的落地測試,最早可在今年年底展會上與大眾見面,也希望打造物聯網落地的最佳產品,同時為行業制定統一標準做出貢獻。
在物聯網尋找最佳落地窗口的問題上,我們應該看到,緊密貼合用戶個性化需求,特別是加強視覺體驗和人機交互功能是最大關鍵,結合當今年輕群體的心理來看更是如此。市場主體應該在設計、研發、生產、測試一系列環節中始終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不斷加強行業內外合縱連橫,多個場景實現落地后觸及更多受眾群體,讓物聯網“所見即真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