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全球最小光學植入生物器件可控制神經活動

        全球最小光學植入生物器件可控制神經活動

        作者: 時間:2018-05-02 來源:微迷網 收藏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可植入器件,其尺寸略小于一枚硬幣邊緣的寬度,可用于控制大腦的模式。這款微型可植入器件可以將紅外光轉換為藍光以控制神經活動,是目前有報道的全球最小、最輕的無線光學生物器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5/379341.htm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已經知道化學物質可以改變動物的神經行為。光遺傳學領域證明,光也可以用來改變神經行為。目前已知光可以激活大腦中的某些蛋白質以改變大腦模式。據此,科學家們已經通過植入光學器件,僅利用特定波長的光作為刺激,成功地控制了嚙齒動物的行為。不過,這些設備通常體積龐大,需要佩戴像橄欖球頭盔或更重的設備,因而會給動物帶來不適和困擾。

          Nar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IST,日本奈良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助理教授Takashi Tokuda一直致力于研究微型化可植入光學器件。

          他認為:“尺寸始終是很重要的挑戰,沒有人或動物喜歡大尺寸的植入物。”

          對電磁學技術的依賴,阻礙了可植入器件的微型化。在這樣的微型器件中,電壓和電流都會隨著尺寸的減小而減小,從而限制了器件功率。另一方面,在依賴光伏技術的器件中,隨著尺寸減小,電壓保持不變。

          Tokuda研究團隊制造的新器件采用CMOS來控制光伏發電。“我們將兩組光伏電池集成到半導體芯片上,其中有10個電池用于供電,另有7個電池用于偏壓,”他介紹說。

          該器件包含一個InGaN LED芯片,可使器件發出藍光。不過,該器件的一個更顯著的特點是它可以通過紅外光激活。紅外線因為可以穿透身體深處,而用于許多光療手段,而藍光無法穿透表面更深層的地方。因此,該器件可以植入身體內幾厘米深的部位。

          該器件的體積僅為1 mm3、僅重2.3 mg,幾乎比任何其他報道的類似器件小一個數量級,因而Tokuda團隊稱其為“世界上最小的無線光學神經刺激器”。

          不過與此同時,Tokuda承認這款器件還需要進行修改完善才能發揮最大的潛力。

          “該器件只能用于脈沖刺激,每次刺激后需要一定的充電時間,大多數光遺傳學研究需要使用多次脈沖,因此我們還需要提高器件的功率接收和轉換效率。”他說。

          

        全球最小光學植入生物器件可控制神經活動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柳江县| 景德镇市| 海安县| 洪江市| 柳江县| 宁晋县| 临潭县| 康平县| 五原县| 南京市| 辽宁省| 涿州市| 若尔盖县| 合江县| 湘潭县| 星子县| 赞皇县| 黄陵县| 蓝山县| 读书| 平远县| 吕梁市| 高要市| 娱乐| 武平县| 绥德县| 滕州市| 嵩明县| 塘沽区| 安丘市| 枣阳市| 宁城县| 闽侯县| 蓬莱市| 南雄市| 龙海市| 慈溪市| 津南区| 疏勒县| 布拖县|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