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方案保障客戶從5G原型研發走向大規模生產
2018年是5G開始走向大眾的一年,從年初的冬奧會開始5G已經從研究逐漸走向了小規模商用,雖然距離大規模的5G商用還有不小的距離,但5G的腳步已經越來越近,對于那些多年來致力于5G原型和技術研發的企業來說,即將迎來檢驗前期研發成果的收獲時節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8848.htm這就對5G的系統測試提出了全新的挑戰,在標準沒有完全確定之際就走向商用,需要測試系統必須兼顧原型開發以及后期的生產應用測試,“這是NI平臺化方案提供給客戶最好的競爭優勢”NI自動化測試市場副總裁Luke Schreier如此總結,“NI從最初就以平臺化的概念去構建5G的解決方案,從前期的原型算法驗證到后期的生產測試,通過NI的RIO架構把相關的功能整合在一個平臺內實現,滿足同平臺下的研發和測試多種需要,大幅降低技術難度和商業成本,從而快速推進從芯片企業到設備公司的5G研發測試成本降低”。
對5G測試來說,一個很關鍵的挑戰就是因為部分應用對通信的實時性要求更高,部分應用又對系統的信道數量要求更高,這就給了NI的平臺化方案更多施展的舞臺。Luke Schreier介紹,NI在實時性測試方面有很多經驗積累,特別是在汽車領域和航空航天領域的實時性測試都可以借助平臺化方案應用到5G測試中,從而提升5G實時性測試的精度。為此NI專門開發了包括軟件和硬件的實時性同步測試解決方案,可以滿足V2X和V2V通信的實時性要求。Luke Schreier認為,NI的平臺方案的重要優勢就是各種測試軟件和解決方案可以集合到一起,而5G提出來的需求就是很多的技術融合在一起,NI的平臺能夠容納更多測試的技術以滿足客戶對5G這種融合技術的全部測試需求。此外,平臺化的方案還有一個優勢是支持客戶在這個平臺上自行開發各種測試功能的應用。NI提供的測試平臺硬件和軟件只是一個基礎工具,通過開放的接口,客戶可以針對自己的特定應用在這個工具平臺之上進行相應的二次開發,從而開發出適合自己需求的特定應用,滿足測試需求的靈活性和定制化需求。
談及5G測試待解決的挑戰,Luke Schreier強調,相比于前幾代技術,5G測試有一個拓展,就是毫米波的頻段的引入,這就可能會要求待測試系統有64×64的相控陣,并且在此之上做波束的成形與賦形技術。這就對測試提出了明確的定向性,需要在空間的維度上觀察形成的波束是什么樣的,可能涉及到近場的測試以及遠場的測試,在高頻范圍的遠場測試,無疑將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技術挑戰。
面對這樣的挑戰,低頻方案顯得更為現實,Luke Schreier表示,相比于高頻范圍的不可知,低頻范圍的技術相當成熟,并且能夠兼容3G和4G的標準。對前期的5G應用只需要改變閾值并提升帶寬就能滿足相應的需求。為此NI在低頻端發布了全新的一款Sub-6GHz 5G測試參考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符合5G新空口(NR)的3GPP Release 15規范。NI的Sub-6GHz 5G NR參考解決方案是一種經濟高效且高性能的測試選項,可幫助工程師快速對其設計進行特性分析,并更輕松地從研發過渡到生產測試環境,開發出相應的射頻器件和設備。NI新的5G測試技術還為射頻和半導體測試提供了全面的產品組合,包括用于2G、3G、LTE-AdvancedPro、WiFi 802.11ax、藍牙5等的測量軟件。此外,工程師可以使用NI VST以及600多種模塊化PXI產品(頻率從直流到毫米波)來開發全面的半導體特性分析和量產測試系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