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關鍵技術:智能傳感器產業入門
感知是物聯網的先行技術,要確保物聯網的穩定運行,離不開眾多感知技術的加持,其中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便是傳感器。作為物聯網的“觸手”,傳感器對于當今信息時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滲透進了工業生產、環境保護、生物工程、醫療檢測等多行業多領域之中,并日益趨向智能化、微型化、數字化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7947.htm在物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了解物聯網行業,首先需要了解傳感器產業。本文發布于公眾號“全球物聯網觀察”,原標題《智能傳感器:物聯網時代不得不提的高新技術》,介紹了傳感器的新技術,應用場景、行業標準及產業鏈發展情況,有助于相關人士快速了解傳感器產業。以下是正文主要內容。
1、新品相繼推出
如今,“沒有傳感器就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已然成為全世界公認的觀點,各國將傳感器提到了較高的位置,在發展傳感器產業方面任誰也不想落后于人。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英國班戈大學等合作,成功研制出首個基于黑磷的光纖化學傳感器,實現對重金屬離子的超靈敏檢測。據悉,這是該研究團隊首次將黑鱗和傾斜光纖光柵相結合,新型的超靈敏化學傳感器由此誕生。黑磷新型光纖傳感器的成功研發,將為化學和生物傳感提供一個優越的光學檢測平臺,從而推動黑磷化學生物傳感器的應用研究進程。
在中科院研究成果公之于眾的同時,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也有了新收獲。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聯合延世大學利用二維二硒化鎢納米單芯片和一維氧化鋅氧化物半導體納米線的混合維空間雙層結構,開發了可以感知從紫外線到近紅外線光的光電二極管器件。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雜志《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組使用的二維元件具有光回應性能強、洞遷移率高的特性,是P型半導體元件。一維氧化鋅納米線是目前最好的一維納米半導體之一,具有電子遷移率高的特性,有望應用于高性能電子元件N型半導體元件。將一維二維混合后形成了混合維空間雙層結構(PN型),研制出光電二極管元件。
研究組表示,該研究成功實現了二維圖像,今后有望廣泛應用于新一代圖像傳感器元件。
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已經設計出嵌入射頻識別系統(RFIDs)的石墨烯傳感器,它將有可能徹底改變物聯網。這種新的開發可以提供各種應用,如對于對濕度、食品安全、保健和核廢料十分敏感的制造工藝實現無電池智能無線監控。
此外,像牛津大學也研發出新型智能MOF光子傳感器;德國則研制出一種量子傳感器,可以用于微磁場中。
2、主要應用
智能傳感器已廣泛應用于航天、航空、國防、科技和工農業生產等各個領域中。例如,它在機器人領域中有著廣闊應用前景,智能傳感器使機器人具有類人的五官和大腦功能,可感知各種現象,完成各種動作。
在工業生產中,利用傳統的傳感器無法對某些產品質量指標(例如,黏度、硬度、表面光潔度、成分、顏色及味道等)進行快速直接測量并在線控制。而利用智能傳感器可直接測量與產品質量指標有函數關系的生產過程中的某些量(如溫度、壓力、流量等),利用神經網絡或專家系統技術建立的數學模型進行計算,可推斷出產品的質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