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谷歌云正在采取行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7835.htm
黛安·格林(Diane Greene)
如果用“云計算不重要”來形容谷歌云的戰略地位又不太恰當。因為2015年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請來了重量級人物,企業計算巨頭VMware(現已被戴爾科技集團收購)創始人黛安·格林(Diane Greene)加入谷歌,擔任谷歌云CEO(Google Cloud CEO)。在隨后的2016年谷歌消費者大會上,黛安·格林宣布正式啟用Google Cloud 谷歌云,谷歌云的征途由此開始。
在戴安·格林的帶領下,谷歌云產品目前已覆蓋計算、存儲和數據庫、網絡、大數據、物聯網、機器學習、身份驗證與安全、管理工具、開發者工具等九大方面。今年2月,谷歌首次就云計算部門的營收進行了宣布,戴安·格林表示2017年谷歌云的季度營收已經達到10億美元,按此推算谷歌云年營收最高達到40億美元,位于國際巨頭亞馬遜AWS 2017年度營收175億美元之后,卻排在中國體量最大的云服務商阿里云2017年度營收17.85億美元之前。
此前,戴爾·格林還在演講中透露,拉里·佩奇等谷歌董事會高層都為谷歌云2017年取得的成就感到興奮,并正在籌備云計算相關企業的收購事宜。如此看來,谷歌對云計算的態度大致明了:不打算靠云計算賺錢,但可能在謀劃繼續往里面砸錢,不急不躁,小步慢跑。
用李飛飛的AI中心把“云”打入中國

2016年11月,世界人工智能頂級專家李飛飛加入谷歌,擔任谷歌云人工智能機與器學習首席科學家(Chief Scientist, Cloud AI & ML),這里谷歌將“Cloud(云計算)”、“AI(人工智能)”、“ML(機器學習)”融合成了一個詞,簡稱為“Cloud AI & ML”。可以看出,這位深耕人工智能、機器領域的科學家將會于“谷歌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重組后的Alphabet組織架構圖,僅供參考)
2015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啟動企業結構重組,2017年完成重組后,“Cloud”作為一個單獨的部門位列其中。AI或ML沒有單獨成立部門,原因或許在于Alphabet的各個子公司中,無論是神秘的谷歌X實驗室、人工智能Deepmind,還是無人駕駛汽車項目Waymo都離不開AI&ML,也就是說對于谷歌各項子業務,AI&ML都作為底層支撐,無需單獨成立部門。
對于谷歌云也是如此。李飛飛這位以研究AI&ML擅長的首席科學家被冠以“Cloud AI & ML”的頭銜,她工作關鍵將是把AI&ML深度融進云計算。
李飛飛也這么做了,她的第一站就是中國。

2017年12月,在上海舉行的谷歌開發者大會上,李飛飛宣布“谷歌AI中國中心”正式成立,那天她身著一件中國紅風格的旗袍短袖侃侃而談。李飛飛是谷歌云官網掛出的十位高管中唯一一位華人面孔,這個身份或許與谷歌選定其為Cloud AI & ML首席科學家不無關系。
在2018年3月,谷歌 Cloud Next 17上,李飛飛發布了谷歌云面向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一系列新API 以及收購機器學習競賽平臺Kaggle。
之后谷歌云可能還會借助“谷歌AI中國中心”進一步壯大其在中國的云計算業務,這一天希望不會等太久。
谷歌這次會妥協嗎?
2010年,谷歌搜索業務退出中國的事件,現在想想仍然心有余悸。關于谷歌退出中國的原因外界說法很多,一種聲音認為,谷歌單方面確認其遭受來自中國黑客的網絡攻擊;另一聲音,谷歌在與中國本土搜索引擎百度爭搶份額的過程中敗下陣來,倉皇逃脫;還有一種聲音則是因為,谷歌無法接受中國政府提出的“內容審查”要求;另外,也有人指出,是李開復的離職,讓谷歌缺乏一個中國區領導者,致使其無法本土化。
總之,谷歌最后選擇了不妥協。
然而這次,谷歌云將經受的來自中國政府的考驗相對更加嚴峻,因為涉及到了中國用戶的數據問題。中國《網絡安全法》對數據主權做了規定,即數據要采取本地化存儲,對于本國或者外國公司在采集和存儲與個人信息和關鍵數據相關數據時,必須使用主權國家境內的服務器。
無論是亞馬遜AWS還是微軟Azure、蘋果icloud等跨國公司巨頭都已經選擇順應中國政府的要求,與中國本地公司合作,基礎設施交由中國公司運營,蘋果icloud甚至將鑰匙串一并遷移回中國。谷歌云會跟它的競爭對手們一樣選擇妥協嗎?谷歌云的華人領導者李飛飛能否帶領谷歌云歸航?
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曾表示:“企業只以盈利為目的,而不為改變世界做出貢獻,就不能成為另人滿意的企業”。在谷歌的整個生態中,“現在”與“未來”是兩個明顯的分界線。谷歌的營收大王廣告業務是“現在”,而“未來”則是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一切可以讓人類變得更好的技術,當下,谷歌將“云計算”也劃分到了“未來”里。
“非盈利”的想法可能不會使谷歌云選擇快速攻入中國市場,它的步伐用“培育云計算“可能比用“占領市場”更為貼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