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智能計算 > 業界動態 > 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作者: 時間:2018-04-03 來源:中國IDC圈 收藏
        編者按:谷歌云在國內關注度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谷歌云并沒有在中國真正落地有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洋彼岸的谷歌云并非如此低調。

          2017年,對想要在中國落地的海外云服務商來說,可能是最艱難的一年。一方面,《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政府加強了對海外服務商數據的管控,中國用戶的數據必須交由本土公司運營;另一方面,工信部加強了對云服務商營業資質的審查,未獲得“互聯網資源協作”(云服務牌照)等相關資質的企業將不得經營云業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4/377835.htm

          即便這樣,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國際巨頭依然克服重重困難,將中國市場納入了擴展版圖,意外的是,卻沒有看到云在中國落地的消息。筆者不禁心生疑問:為什么不在中國落地業務?2018年云會籌備入華事宜嗎?2017年12月在中國設立AI中心,是不是谷歌云在中國落地的前兆?

          沒在中國激起漣漪卻在國際上風生水起

          在國內,“谷歌云”這個詞并不像“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云”等熱詞一樣能給新聞網站帶來可觀的流量以致于稍有動作都會成為各大媒體的座上賓。谷歌云在國內關注度較低,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為谷歌云并沒有在中國真正落地有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洋彼岸的谷歌云并非如此低調。

          在谷歌云官網,我們發現,谷歌云將自己的客戶群按照地域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美國區域(Americas),這類客美國本土客戶數量占到了谷歌云客戶體量46.7%;第二類歐洲、中東及非洲區域(Europe, Middle East & Africa),這類客戶占到了谷歌云客戶體量近40.0%左右;第三類為亞太&日本區域(Asia Pacific & Japan),這類客戶占到了谷歌客戶體量的13.3%左右,并且這類客戶大都不是中國企業。

          與此類似,谷歌云的全球數據中心布局也似乎在“故意避開”中國大陸,在亞太&日本區域,谷歌云在日本的東京和大阪、中國的臺灣和香港、新加坡以及印度孟買分別布局有數據中心,對中國大陸形成“包圍”之勢,近期也沒有在中國大陸布局數據中心的規劃,其CDN節點的建設布局也與此類似。

        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從谷歌云的市場份額來看,Ganter發布的《AWS vs Azure vs Google Cloud Market Share 2017》一文中,亞馬遜AWS以47.1%的市場份額占據著公共云市場的主導地位,微軟Azure有著10.0%的市場份額,緊隨其后的是Google Cloud Platform(3.95%)和IBM Softlayer(2.77%)。

        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圖片來源:Ganter)

          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給出的一份《Cloud Growth Rate Increases; Amazon, Microsoft & Google all Gain Market Share》報告中,綜合IaaS,PaaS,Hosted Private Cloud三方面的業務情況,IBM以Hosted Private Cloud(私有云托管)逆襲位于谷歌之上,谷歌云這才排到了第4位。

        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中國市場不重要嗎?

          谷歌云在國際市場上表現不錯,卻不在中國大陸布局數據中心也不注重中國客戶的培養,是中國市場不重要嗎?

          答案顯而易見。我國工信部去年4月發布的《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中提及,“到2019年,中國云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4300億元約折合為683.7億美元,按照十二五期間我國云計算產業30%的增速保守估計,到2020年我國云計算產業規模有望達到884.39億美元。由此,根據Ganter“2020年全球云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110億美元”的預測,中國云計算市場份額到2020年將會占到了全球市場份額的五分之一,這個數字的重量不可謂不大。

          中國目前推出的政策也都在助推云計算產業的成長。2018年3月初,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政協討論發言會上提到證監會接下來的六大重點工作,“加大對‘四新’企業的支持力度”是尤為重要的一點。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高端制造一起被列入“四新”之內。另外,我國此前也曾發布《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以及《云計算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將云計算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

          亞馬遜AWS、微軟Azure等云服務巨頭顯然已經看到中國市場未來在云計算上的巨大機遇,截止目前,AWS在華兩個區域布局有數據中心,共4個可用區,據不完全估計年營收或已達到15億元人民幣,折合約2億美元,該數字僅次于阿里云、騰訊云。微軟Azure在中國已有3個數據中心,雖在營收上沒有給出確切數據,但通過與世紀互聯的合作,微軟Azure在中國已有11萬企業客戶,1 400多個云合作伙伴,入華成效顯著。

          競爭對手對中國云計算市場不斷拋出的橄欖枝,置若罔聞、視若無睹都不會成為谷歌云的最佳選擇。谷歌在云計算上的“淡定表現”是一種假象還是在谷歌的整體戰略中,云計算只是個“配角”?

          谷歌的云計算是個配角嗎?

          如果要論云計算在谷歌發展戰略中的地位,我們可能需要從谷歌的企業文化說起。20年前,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在加利福尼亞的山景城創辦了谷歌,兩位創始人雖然性格迥異,但在如何管理公司或谷歌未來應該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上卻有著驚人的共識:崇尚技術,這讓谷歌有了很深的工程師文化;崇尚創新,又使谷歌的“登月”文化傳承至今;夢想改變世界的大情懷,又讓谷歌的各項業務不因短時的利益而改變航向。

          因此,兩位所向披靡的谷歌創始人帶領谷歌涉足了一切他們可以涉足的領域,只要有創新、只要他們認為對未來有益,谷歌就會去做,這就有了我們看到的谷歌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甚至是谷歌收購的Youtobe等等。于是,當我們將谷歌的云計算業務放在谷歌整個產品生態中去的時候,谷歌云就稍顯渺小。

        顧左右而言他,谷歌云在打什么算盤?

          (圖片來源:谷歌官網,產品圖譜)

          谷歌旗下的產品分為三大類,針對消費者的“人人適用”類,針對企業客戶的“企業適用”類,針對開發者的“開發者適用”類,看起來產品圖譜很簡單,但如果把每類下的產品數量相加,谷歌的總產品數量則有110種之多。然而,谷歌的云計算業務沒有被單獨歸為一類,外界通?;\統地將谷歌云端平臺、谷歌G Suite等統稱為谷歌云業務,在谷歌一年一度的財報中,也鮮有提及“谷歌云”,而是把它歸到了“其他收入”行列。

          值得考慮的是,谷歌母公司Alphabet2017年度營收超1000億美元,谷歌云的營收只占到了4%(實際占比可能比這個更少),谷歌公司的營收大王——廣告業務,其2017年營收占到了谷歌總營收約90%。對比AWS已被亞馬遜宣稱成為營收主力,谷歌云的地位確實有不小落差。一言以蔽之,有了廣告業務這個收入引擎,谷歌董事會們并沒有指望云計算能給他們賺多少錢。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谷歌 云計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盐池县| 诏安县| 基隆市| 南溪县| 长汀县| 承德县| 石棉县| 铜鼓县| 榕江县| 绩溪县| 白沙| 垦利县| 古丈县| 水富县| 广灵县| 军事| 文成县| 嫩江县| 商河县| 嘉善县| 开原市| 清河县| 连南| 靖远县| 临桂县| 鄂州市| 杭锦后旗| 巧家县| 博罗县| 甘孜| 安顺市| 南京市| 贺兰县| 嵊州市| 兴安县| 陕西省| 平乡县| 兴化市| 高青县|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