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業內人士看中國手機產業:2018~2023后品牌時代的全球擴張

        業內人士看中國手機產業:2018~2023后品牌時代的全球擴張

        作者: 時間:2018-02-23 來源:集微網 收藏
        編者按:2018年到底是中國手機產業需求的瓶頸,還是真正全球化的新起點?最近這個問題在產業鏈的爭論還不小。

          在上個月,集微網的一篇題為《2018中國手機產業焦慮中的機會:品牌廠商大航海,帶給產業鏈機遇與挑戰》文章說道,2018年內外因素疊加,或將加速中國手機真正邁向有品牌、有品質、有競爭力的全球化。理由是,過去7年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鍛煉出了中國手機廠商的綜合競爭力,而成熟的供應鏈幾乎集中在中國,又為品牌廠商出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5959.htm

          近日,手機行業的業內人士“白石洲老虎”也在其個人平臺上發表了他對中國手機產業的看法。他文章標題為《2018—2023:后品牌時代的全球擴張》。

          文章認為,現在中國手機進入了“立體出海”、“整體出海”、“行業出海”的全球擴張的時代,全球之戰已經正式打響!2018–-2023,后品牌時代,一定屬于我們中國手機!!一定屬于中國人!(校對/藍天)

          以下是他的文章全文:

          2018—2023:后品牌時代的全球擴張

          三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2015,最后一班輪渡》,大體分析了一下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的前景與競爭。現在回頭看,當時的預測基本上正確。比如,印度市場現在已經是中國品牌的天下了。非洲傳音依然是老大,但很多同行也開始進入了。至于東南亞,早就被中國品牌“攻陷”了。歐美市場呢?除了美國是中興一枝獨秀外,歐洲市場早就被華為納入自己的利潤版圖。連新品發布會,都是先歐洲后中國了。

          至于國內市場,三年來也是翻天覆地:四大金剛解體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互聯網思維不再高高在上了, 三星日漸式微,三大運營商重新洗牌,藍綠大廠像收割機一樣卷席中國的每一個鄉鎮,小米一直在逆襲,樂視/TCL/魅族沉寂了,金立遇到了自己的劫數,人工智能/物聯網像雨后春筍般崛起,的確讓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短短三年,這個世界變化的讓人看不懂了!

          再看看整個行業。

          很多手機品牌,包括供應鏈,在過去的三年紛紛“出走”珠三角。挺進西南、北上中原、東進蘇贛。還有人跑到新疆喀什去了!在國家各種資金的支持下,液晶行業、內存行業上演了“中國式大躍進”:重慶、成都、西安、武漢、南京、蘇州、鄭州。恰恰也是此時,蘋果、高通將研發中心都放在了深圳。

          伴隨著5G的來臨, 整個行業開足馬力,像上了發條一樣在蒙眼狂奔。已經說不清楚是行業自身的主動升級,還是國家主導的發展,抑或時代的需要。總之,中國的手機(通訊)行業,大有“撒豆成兵”、“人民汪洋大海戰爭”的趨勢。一邊是品牌數量在減少、收縮、集中,一邊是行業高速發展。這不是悖論嗎?

          如果只看國內市場,當然是悖論。但放眼全球,就完全不一樣了。

          可以很負責任、很驕傲的說:今天的手機行業,誰離開中國的支持,只有死路一條!以前是因為中國的人口紅利、龐大的市場需求。現在則是因為供應鏈已經牢牢的落戶在中國,研發和高端制造,中國人也在“趕美超英”。不管你是否承認,但都要接受一個殘酷的現實:中國手機,已經完成了代工—模仿—創新—超越—領導的整個過程。而這些,僅僅用了20年的時間!1998年,國務院 的“5號文件”出臺之時,我們用的手機是哪些品牌?2008年,啟動3G的前夜,我們用的手機又是哪些品牌?20年前,我們有真正的品牌、 供應鏈、制造能力嗎?10年前,我們在全球市場,“Made in China” 屬于一個什么樣的地位?

          過去,我們一直都是被動的“輸入國”。現在,我們可以很大聲、很自豪的宣布:“我們是輸出國!” 輸出啥?技術、研發、制造、營銷、品牌、工藝、文化理念。中國手機,不再是“廉價”、“低端”、“山寨”、“仿冒”的代名詞。它的標簽,已經換成了“優質”、“高端”、“先進”、“標桿”。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驕傲,是我們這些從業人員的驕傲,也是國家的驕傲!中國手機,已經成為繼“中國高鐵”之后的第二張國際名片!不管我們在國內發生過什么,如何競爭,如何互相PK ,但有一點,正是中國市場,讓我們大家都成熟了,都歷練了。就今日而言,國內的市場份額排名、占有率,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



          (下面的話,一切都是圍繞行業、技術、市場、營銷開展,不 刻意涉及到地緣政治、意識形態、民族主義。如有巧合,實屬無心 之失。特此先聲明。)

          先看看現在印度市場的TOP10,都是哪些品牌?東南亞市場,TOP10是誰?非洲市場,TOP10是誰?歐洲市場,TOP10是誰?品牌的數量確實是在減少,品牌集中度是在加劇,但那是當地品牌。 中國品牌呢?說“秋風掃落葉”有點過分,但說“步步為營、逐步滲透” 則是當仁不讓的現實。之所以說是“后品牌時代”,首先就是承認一點:中國品牌已經對全球發起了進攻!而且是全方位、全球化的進攻。兩百多個國家,都面臨同樣的競爭。不要以為那些人口多、地域廣的國家/地區會這樣,小地盤、不起眼的地區,同樣也有中國品牌的身影。lephone早在2015年就進入了古巴市場,這些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國家,有誰知道?挾供應鏈、研發、制造能力的威力,中國手機正在橫掃全球,這個事情,總得承認吧?幾個世紀前,歐洲人 也是向全世界進軍,只不過,他們帶給別人的是殺戮、血腥、殖民、種族清洗、病毒。從當地人手中掠奪、搶劫、盜竊財富。他們爭奪“海 外市場”,依靠的是野蠻、武力、屠殺、征服。今天的中國人,帶給全世界的是和平、幫助、產品、服務、技術。單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手機或多或少都充當了“和平使者”的角色。

          MOTO賣給了中國聯想,NOKIA部分已經成為富士康的下屬部門,黑莓授權給了TCL,中興/小米進入了美國市場,華為進入了日本市場,TECNO一直雄霸非洲。OPPO贊助了印度的板球聯賽, VIVO贊助了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歐洲五大聯賽的球星給中國手機品牌代言。這些都是眼下的事實,誰都不能視而不見。

          三年前的《2015,最后一班輪渡》,大部分都是談品牌出海。 而現在則是“立體出海”、“整體出海”、“行業出海”。

          中國手機,全球擴張的時代,正式來臨。后品牌時代,已經來臨。全球之戰,已經正式打響!

          第一階段,2015—2017。這個階段,更多是試探、摸索。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摸著石頭過河”。2015年前,很多品牌也曾經出海,尤其是以華為、中興、聯想、海爾、海信、TCL等“先烈”、“先輩“為代表。經歷了關稅、官司、糾紛、專利、準入門檻、風土人情、市場特征。很多中國品牌積累了經驗教訓,也繳納了高昂的學費。 小米在印度的專利官司,不是白白犧牲的。否則,也不會在2017年Q3,就能超越三星成為印度市場智能機的NO1。同樣,VIVO/OPPO 在印度的被“抵制”,也付出了代價。國內很多玩法、做法、操作手法,都被一一的復制到海外。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

          但不管怎么說,這個階段,讓海外市場,見證、認識了中國品牌的誠意、能力、善意、品質、工藝水平。印度的古爾岡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諾 伊達也會出現了很多中國品牌。在這個階段,中國手機,更多的是輸出了硬件、制造、工藝、設計、營銷。

          第二個階段,2018—2020。中國品牌已經無需擔心自己的形象,也無需擔心自己的江湖地位。當地的消費者,已經完全接受。“中國標準”、“中國師傅”已經定型。就像中國的高鐵一樣:除了產品輸出,還有標準輸出。當地建廠、SKD/CKD模式、仿效中國三大運營商力推4G/5G/物聯網,會成為常態。“Made in China ”會過渡到 “Smart from China ”。就像我們80年代對日本的家電、90年代對德國的汽車,就像我們2000年代對美國的硅谷———凡是來自中國手機行業的,都是最好、最先進的。畢竟,在中國已經驗證、試驗過的產品、技術、營銷,都自然會有它的獨到之處。否則,也不會引進到這個國家去。

          彼時,只要我們的國內同行不要利令智昏,不要見利忘義,不要自毀長城,人為的搞砸“中國制造”這個名片,就一定能有飯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畢竟,全球有那么多國家,隨便一個國家和地區,就足夠你養活自己公司了。相信伴隨著產品、 硬件的輸出,我們在軟件上,也會有更大的突破。比如移動支付、各種應用類的APP(當然會加入當地的使用習慣和特點)、各種帶有中國風格的游戲、文化類產品(大家看看蒙內鐵路的列車員服裝就明白了)。

          第三個階段,2020—2023。這個階段,毋庸置疑,首先就是面對各種專利戰、反傾銷戰。相信到了那個時候,LCD/TP/內存/芯 片,都不是日韓美的天下了。5G/物聯網已經來臨,各個國家政府都不想自己被捆住手腳。各種訴訟、糾紛、官司、國際仲裁,紛至沓來。恐怖嗎?不恐怖。就像現在的乒乓球比賽,完全是中國人的天下。唯一要處理的,是要區分他/她現在代表哪個國家出戰,是出戰奧運會還是世錦賽,他/她是否已經加入某個國籍。

          說世界大同,有點夸張。但說到中國手機統領全球,則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到那個時候,能參觀中國國內的工廠/研發基地,能把這些東西搬回自己的國內,就已經說明你相當厲害了。而且到那個時候,物聯網/人工智能,在中國發展成什么樣子,只有天曉得!過去都是美國人先發明,然后轉到日韓,最后被中國人超越。現在可不是了,是中國人先發明,然后推廣給全世界。而且最要命的是:他們最具性 價比,其他人根本無法抵抗!在此再大膽預測一下:到了那個時候,在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支撐下,中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OS),不僅僅是手機的操作系統,包括物聯網的系統,有望誕生了!



          三年前的預測,大半實現了。本人關于未來五年的預測,也許是一個笑話。世界在變,我們在變,全世界都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我們中國同行在砥礪前行,在努力奮斗,在默默耕耘,在為自己、為行業、為國家而戰斗!2018–-2023,后品牌時代,一定屬于我們中國手機!!一定屬于中國人!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绵阳市| 揭东县| 汉中市| 南丹县| 双柏县| 沧州市| 德阳市| 库车县| 姚安县| 济阳县| 阳山县| 怀宁县| 宜兰市| 林甸县| 荆州市| 岳阳县| 茶陵县| 佛冈县| 新乡县| 宣恩县| 普格县| 从化市| 大邑县| 儋州市| 万源市| 石首市| 历史| 英吉沙县| 织金县| 鄱阳县| 裕民县| 溆浦县| 平山县| 安岳县| 固安县| 三门县| 吉隆县| 临海市| 丹寨县| 布尔津县| 龙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