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看淡指紋識別市場,2019年規模或萎縮15%
編者按:玻璃下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可拉高平均售價與毛利率,也符合全屏幕趨勢,但是智能手機成長已放緩,這個對指紋識別的未來策略有可能產生較大影響。
美系外資出具研究報告表示,指紋識別可兼顧安全性與使用便利性,仍是智能手機主要功能之一,但成長已放緩,推估2019年非蘋手機的指紋識別滲透率僅63%,低于先前預期的75%,主因中國大陸以外的新興市場消費者不認為指紋識別是必要功能。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5957.htm此外,美系外資觀察,指紋識別芯片平均售價今年跌幅可能比預期更大,原因包括低成本解決方案問世、競爭加劇;目前產業領頭羊的指紋識別芯片含封裝的平均售價約1美元,新進廠商價格約0.8美元,相較于一年前產業平均售價約2美元到2.5美元已明顯降低。
拓墣產業研究院也指出,由于Android陣營目前尚未開發出能完全取代指紋識別的生物識別技術,預期指紋識別依然會是大部分機種的首選,加上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的突破,包含三星、LG、OPPO、vivo、小米、華為在內的手機品牌皆有可能采用此技術,預估將帶動2018年全球智能手機指紋識別滲透率達六成。
自蘋果收購Authentic并從2013年開始陸續于自家iPhone、iPad導入指紋識別技術后,Android陣營在這幾年當中,也大量采用指紋識別技術用以手機解鎖及移動支付。然而,在2017年刮起的全面屏風潮影響下,除蘋果改以Face ID取代Touch ID的生物識別外,也使得Android陣營的生物識別策略出現變化。
盡管置于玻璃下的指紋識別解決方案可拉高平均售價與毛利率,也符合全屏幕趨勢,但美系外資近期調查發現,包括美國與中國大陸已有至少5家廠商投入此技術、爭取智能手機領導品牌的訂單,恐導致競爭加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