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口罩時代,指紋識別逆襲結構光?
指紋識別作為智能手機時代最常用的身份快捷識別系統,識別的區域從正面Home鍵,到背面,再到正面的屏下,以及最新的側面超聲波按鍵,似乎已經演變到了極致。伴隨著iPhone X將結構光引入智能手機身份識別,曾經作為智能手機唯一生物身份識別標志的指紋識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當我們進入2020年迎接全民的口罩時代之際,諸多果粉的手機使用習慣收到了嚴重挑戰,那巨大劉海帶來的結構光識別的便利蕩然無存,要么輸密碼要么摘口罩,反正之前亮屏就自動解鎖的面部識別是真的失效了,除非你在家閑的無聊到調戲Siri。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2002/409772.htm于是,很多人開始歡呼,指紋識別終于逆襲結構光了。不過指紋識別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問題,識別的準確率先不說,帶手套是肯定不行的,如果哪天不得不全民帶手套,那指紋識別算是徹底失效了。另一方面,指紋識別還要求手指的整潔,特別是最近流行的屏下指紋識別,對手指的干凈程度要求更嚴格,對屏幕的厚度同樣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比于物理按鍵上的指紋識別,屏下指紋識別從技術上和體驗上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從準確率和適配性上需要做出一定的妥協。
最近的超聲波側面按鍵指紋識別又開始興起,在手機側面設置超聲波探測按鍵,可以將指紋識別單元隱藏得更小,但目前該方案的準確率算是被眾多網友玩壞了,起碼從技術上還有不小的改進程度。
對于很多口罩用戶的需求,結構光是可能出3D的,但局部識別的算法明顯在安全性上漏洞比較大,僅僅識別口罩外的部分,對數據庫內的面部信息比例提出極為嚴格的要求,特別是涉及到支付安全時,可能帶來嚴重的問題。舉個例子來說,假定原有面部信息設置200個參考點位,只有98%以上對上即196個以上點位匹配才解鎖手機。那么對面具用戶來說,可能你裸露在口罩外的面部只采集了50個點位,即使識別成功49個點位也存在解鎖不成功的可能,你不可能保證你的每根眉毛跟采集時保持絕對一致吧?所以,3D結構光解決不了口罩問題不是技術上不行,而是安全性真的不能保證。
作為目前全球智能手機絕對的制造基地,2020年的全民口罩行動,最直接的可能是讓很多國產手機廠商暫緩3D結構光的應用,轉而繼續選擇更為成熟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畢竟從成本上,指紋識別要比結構光便宜很多,從設計上,結構光必須前置多個攝像頭模組,全面屏和打孔屏基本短期內告別了結構光,只有大劉海屏才能勉強適用,從外形上不討喜。更重要的是,2020年作為國產手機廠商刺刀見紅的第二年,也許一點點成本的增加,最后就導致整個產品的失敗,對手機廠商來說,更成熟更便宜的屏下指紋似乎是唯一的選擇。
當然,人體的生物信息還很多,能夠用作識別的不僅僅指紋和面部特征。昔日的虹膜識別其實是更好的解決方案,但現狀是還不夠成熟,如果有一天該技術可以像結構光一樣成熟可靠,也許即使現在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只需正視手機就能安全解鎖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