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中科院:五年時間建成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

        中科院:五年時間建成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

        作者: 時間:2018-02-14 來源:人民網 收藏

          “大數據已成為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一樣重要的戰略資源。”12日,中國科學院啟動了“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計劃用五年時間,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為“美麗中國”、“一帶一路”等建設提供決策支持。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802/375842.htm

          “世界各國對大數據的重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大數據已成為與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一樣重要的戰略資源。”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對大數據這一戰略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國家重大需求。

          專項負責人郭華東院士表示,“新形勢下國家提出的‘美麗中國’、‘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全球治理等理念,都迫切需要在中國、區域及全球層面上,提供基于地球大數據的環境資源綜合信息以用于精準評價及宏觀決策支持。”

          郭華東介紹,地球大數據是具有空間屬性的地球科學領域大數據,具有海量、多源以及更精準、更科學、更及時的獨特優勢,對于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是新型國家戰略資源。

          “然而,目前我國乃至全球還普遍存在著數據共享政策不完善以及資源分散、重復布局、成果顯示度不夠等情況,海量數據的低效應用成為當前我國地球科學領域乃至整個地球科學界面臨的嚴峻問題和技術瓶頸。”郭華東說。

          據了解,“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包括科學工程總體、地球科學小衛星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數字一帶一路、全景美麗中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安全、三維信息海洋、時空三極環境、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共九個項目。專項為期五年,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國際化、開放式的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為目標,致力于推動并實現地球大數據技術創新、重大科學發現和一站式全方位宏觀決策支持。

          專項將主要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問題,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全景展示和動態推演“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過程與態勢,實現對全景美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精準評價與決策支持;探索形成大數據驅動、多學科融合的科學發現新范式,力求在資源環境、海洋、三極、生物多樣性及生態安全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該專項還是一個跨越多個領域和學科的融合性研究,由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牽頭實施,國內外共有129家單位參加,總計1200余名研究人員。團隊匯聚了中科院在地球大數據資源和大數據技術方面的主要專家力量,專業涵蓋對地觀測、信息科學、生態學、大氣科學等十余個研究領域。

          白春禮表示,希望通過“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的實施,能夠切實滿足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提供決策支持,為科學家跨學科研究提供數據支撐,為相關領域科技成果提供展示窗口,為社會公眾提供科普服務。



        關鍵詞: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川| 饶河县| 集贤县| 武清区| 阿图什市| 广宗县| 绍兴县| 沙湾县| 鄂伦春自治旗| 徐水县| 太仆寺旗| 内黄县| 宕昌县| 巴中市| 平乐县| 武城县| 长沙市| 平罗县| 仙居县| 蕲春县| 永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当阳市| 岫岩| 会理县| 兴和县| 沙洋县| 长武县| 壶关县| 花莲市| 绥中县| 化州市| 米泉市| 二连浩特市| 诏安县| 德昌县| 德钦县| 韩城市| 神木县| 左权县|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