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對2018科技行業感到樂觀的7個半理由
12月20日消息,彭博社撰文詳述了對2018年的科技行業感到樂觀的七個半理由。文章稱,過去一年硅谷十分糟糕,但也并非一無是處,還是發生了一些值得高興的事情。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2/373350.htm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幾個星期前,我的同事、資深科技記者兼專欄作家希拉·奧維德(Shira Ovide)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硅谷現在太糟糕了。“我不再愛科技了。”奧維德寫道。她還指出,這一年感覺成了很多美國人開始正視互聯網經濟種種弊端的一年。“那些讓互聯網數十年來如此令人興奮的特質——讓信息即時傳達,連接觀點不一的人們——如今有時候顯得更加嚇人,而不是吸引人。”
社交媒體不再新奇,變得被假消息的陰云所籠罩。智能手機與玩手機上癮連在一起。智能音箱很便利,但它們也能夠充當令人毛骨悚然的監控設備。機器人將會接管我們的工作。
是的,2017年科技行業充斥著各種人為的問題。
不過,這一年也發生了一些其它的事情。我并不是說這一年很美好,而是它并非一無是處。以下是對2018年感到樂觀的一些理由:
1.更加快速的手機網絡
流量費用和限額仍然是很多移動網絡用戶主要擔心的一個問題。在第五代(5G)蜂窩網絡標準下,該問題應該會不復存在。5G網絡的數據傳輸速度預計將達到現在的網絡的100倍,同時還能夠大幅增加帶寬。一旦該系統達到那樣的效率,你就再也不必擔心你在特定月份使用了多少流量了。
11月,美國大型移動運營商Verizon表示,明年年底之前,它將把5G網絡服務推向五個美國城市。T-Mobile也承諾2020年之前在全美范圍推出5G網絡。5G還會充當起由傳統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有線公司維護的本地壟斷服務的可靠替代選擇,最終將會給全球經濟多貢獻3.2萬億美元,在2035年以前給全球各地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要是上周網絡中立性原則被廢除讓你感到郁悶的話,那這個消息應該能讓你舒暢些。
2.各種設備變得更加智能
說到5G網絡,相比手機網絡更加快速,它還能帶來更多更加令人興奮的影響。目前,就連無人駕駛汽車也得配備各種成本高昂的“大腦”,可靠的5G能讓它們的運算工作遠程進行,進而使其變得更加安全,更加便宜。另外,聯網醫療設備開始能真正派上用場。例如,監測傷口愈合情況的智能繃帶在傷口出現感染的時候會及時給醫生發出警告,又或者聯網的血糖監測設備利用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為糖尿病患者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當然,這也會帶來安全隱憂。)
3.容量和規模更大的電池
盡管手機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市面上的智能手機大多數仍然要一天一充。然而,隨著制造工藝的改進,電池已經變得更加便宜,更加有用了。今年早些時候,澳大利亞南部備受停電問題困擾之時,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Twitter上放言要在100天內在該地區建成100兆瓦特的電池系統,如做不到就免費供電,雖然馬斯克往往定下“不切實際”的目標,但這一次特斯拉提前一天建成了該全球最大的電池系統。
目前還有其它的一些大型電池項目在進行當中,其中包括現代公司在韓國建造的一個大規模的電池項目。該項目定于明年2月啟用。這些設施的建造速度,表明太陽能和風能在替代化石燃料的可行性上要超過大多數人的想象——只要特斯拉等公司能夠解決制造方面的問題。
4.一場新的太空競賽
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SpaceX上周五達成了一項重大的里程碑成就。該公司首次使用可重復利用火箭將可重復利用的宇宙飛船送到國際空間站。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可大大減少發射成本。SpaceX的下一代火箭Falcon Heavy可能最早會在明年1月發射。與此同時,Planet Labs公司試圖普及衛星發射,Rocket Lab在試圖進一步削減火箭發射成本,電商巨頭亞馬遜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也在引領他的火箭公司Blue Origin前行。
5.東西更便宜
規模效益,是貝索斯日益增加的財富和影響力未受重視的一個附帶影響?!都~約時報》知名科技專欄作家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最近撰文描述了貝索斯旗下的在線零售巨頭——嘗試進入幾乎任何其它的行業,看上去越來越有可能成為反壟斷監管機構的調查對象——讓默默無名的創業公司能夠以更低的產品價格跟大型電子產品公司競爭。例如,Wyze Labs制造聯網的監控攝像頭,標價26美元出售,包運費;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Nest出售的一款類似產品售價達到200美元。
正如曼約奧所指出的,亞馬遜實質上讓產品品牌(建立信譽,建設銷售基礎設施,營銷推廣)沒有了慣常的價值。根據亞馬遜上的評論購物的線上顧客,實質上省下了一大筆錢,而這些錢曾經是被品牌商賺走,用來進行品牌建設。對于Nest來說這很悲哀,但對于囊中羞澀的家庭來說則是極大的利好,他們花跟傳統嬰兒監測器一樣的價錢就能買到聯網的監控攝像頭。
6.比特幣!
你在亞馬遜網站上不能使用比特幣,目前它還沒有很大的用處,除了投機買賣以外。但這只是故事的一半。
讓我們忘記比特幣的瘋狂上漲,忘記那些從中大發橫財的幸運者,僅僅驚嘆下比特幣熱潮發生這件事情。在屈指可數的幾家科技巨頭和他們的億萬富翁創始人牢牢掌控科技行業的大背景下,竟然有位無人知曉的創造者成功普及了一項或將引發巨大影響的技術:或徹底改變華爾街的資金運轉方式、我們的投票方式和我們自我組織的方式。比特幣最后有可能會徹底幻滅,但它的出現本身,表明互聯網仍然能夠產生煥然一新的東西。
7.新新媒體
除了專利訴訟以外,大型科技公司在媒體領域也往往表現得像是食利者一樣。谷歌和Facebook占據了新數字廣告市場大多數的份額,但它們在運用這種影響力上實在令人失望。當然,仔細想想,你會看到一些樂觀的理由。雖然“閱后即焚”應用Snapchat母公司Snap上市以來表現并不理想,但至少它在避免平臺出現假消息上做得很不錯。另一個亮點:Patreon,它融合了眾籌平臺Kickstarter和NPR的特點,旨在幫助支持成千上萬的播客主、制片人以及其他的藝術家。目前,一家名為HQ Trivia的創業公司也頗為紅火,它帶來了一款可在iPhone上玩的交互式游戲節目。它稱不上什么改變世界的玩意,但算得上一種很有新意的娛樂方式,而且不會占用你很多的時間。
科技行業也許變得有社會責任感了
盡管諸多關于硅谷性別歧視的報道令人很不舒服,令人壓抑,但至少它們引起了大眾的憤慨,這可能會成為一個行業的轉折點——它似乎終于變得重視自己在全世界的位置。蘇珊·福勒(Susan Fowler)有關其在Uber受到性騷擾的博文,促使投資者和媒體正視該公司的道德問題,為其它行業的女性紛紛站出來揭露男性的不當行為打下基礎。雖然Facebook看上去從未像現在這么糟糕,但他的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正顯露出他的公司和整個行業迫切需要的謙卑的態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