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OLED產業崛起 OLED材料市場將快速增長
近期,A股市場正在醞釀一個類似華為中國芯、華為5G的超長持久力題材——中國OLED屏突破韓國封鎖,自產自用并且外銷,據預測2019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AMOLED顯示平板的供應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70754.htm10月26日,京東方(BOE)成都6代柔性OLED面板生產線量產。這是中國首條、全球第二條量產的6代柔性OLED面板線,打破了韓國企業在柔性OLED面板市場的壟斷格局。
即將上市的蘋果iPhone X帶來了柔性OLED屏的熱潮,但也分薄了目前有限的柔性屏資源。從短期看,盡管中國新增了多家供應商,但全球柔性OLED屏仍然供不應求。
學者認為,雖然目前此類顯示的主要技術為LCD,不過隨著OLED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以及可彎曲折疊、可透明顯示、超輕薄等特性,會在高端化、個性化、異形化等特定領域的細分市場,為數字化、智慧化的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國產柔性屏大量供應“頭啖湯”
到2020年,全球將新增10多條6代OLED面板生產線,長期有供過于求的隱憂。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三合一”等新形態的移動終端產品,才會刺激新的需求。
技術創新打破韓國廠家壟斷
與LCD(液晶)不同,OLED是有機發光材料,制作過程中,穩定性沒有無機材料高。中小OLED屏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把紅、綠、藍三色的OLED材料蒸鍍到面板上,產品良率提高是很大的挑戰。

韓國三星電子大約從2000年開始做OLED,2005年開始做柔性OLED,有長達10多年的生產工藝經驗積累。后起的中國企業,要實現追趕,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
京東方早在2002年就開始研究OLED,到2017年上半年擁有OLED相關專利數量已超過1.6萬件。京東方成都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是中國首條全柔性AMOLED生產線,也是全球第二條已量產的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
全球半導體顯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齊聚成都,共同見證了中國首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該生產線的成功量產不僅開啟了柔性顯示新紀元,也預示著中國企業開始在新型顯示時代引領全球AMOLED產業發展。
濮陽惠成16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的OLED中間體相關產品訂貨量有所增長。
OLED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之一是芴,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只此一家。

公司主要產品為順酐酸酐和芴類,前者用于電子電氣、復合材料、涂料等領域,后者主要為OLED中間體和醫藥中間體。其中六氫苯酐及納迪克酸酐為拳頭產品,國內自給率不高,主要實現對于進口貨源的替代。主營產品受益上游原料產能過剩、價格下跌,而下游客戶價格不敏感導致產品價差不斷擴大。
OLED 相關材料有望迎來需求快速增長。據IHS預測,2020年OLED市場規模將達717億美元,其中上游有機發光材料規模將超過50億美元,占OLED中間體市場份額超過50%。公司主營產品之一芴類衍生物為OLED藍色發光材料,目前已量產且毛利率達52%。此外,公司計劃開發空穴注入材料、空穴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材料等其他OLED功能材料,有望借助下游OLED的快速發展迎來需求的增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