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設計應用 > 移動VR空間定位技術難在哪里?

        移動VR空間定位技術難在哪里?

        作者: 時間:2017-10-24 來源:網(wǎng)絡 收藏

          在已經(jīng)推出的頭盔中,HTC Vive的產(chǎn)品體驗處于領先地位,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它擁有Lighthouse空間定位系統(tǒng),從而在交互體驗上比其它產(chǎn)品更勝一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8002.htm

          其它兩家,Oculus Rift和PlayStation 也將會推出自家的空間定位系統(tǒng),于是剩下的一個大問題就是:移動何時能擁有空間定位?

          其實移動VR還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空間定位只是其中之一,優(yōu)先級似乎沒那么高,但Oculus CTO John Carmack在今年2月份時表示自己正在為Gear VR研究空間,而且是inside out(由內(nèi)而外)的空間定位,這意味著手機要承擔所有的數(shù)據(jù)處理。

          為什么不直接用PC平臺的技術?

          很多人可能會想,如果Vive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成本合理而且高質(zhì)量的空間,為什么不直接用在移動VR上面呢?

          這件事已經(jīng)有人在做了,大朋在CES Asia上舉行的Connect生態(tài)大會上就發(fā)布了一套與G-Wearable合作的空間定位系統(tǒng),這是一套和Lighthouse類似的激光定位系統(tǒng)。

          但是應用這套系統(tǒng)就意味著頭盔的移動性被限制了,因為需要借助外部設備來實現(xiàn)定位(激光發(fā)射站),這樣移動VR核心的移動性優(yōu)勢也沒了。而且其針對2B市場,所以就算成本較高也可以接受,但是對消費市場未必很適合。

          移動性大概也是為什么Carmack會選擇開發(fā)inside out空間,inside out的系統(tǒng)通常是使用頭盔內(nèi)部的攝像頭通過追蹤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來判斷所處的位置,不需要用到外部設備。

          只是這樣做起來并不容易。

          為什么這么難?

          1、缺少相應的傳感器

          根據(jù)Venturebeat的報道,ARM開發(fā)者關系經(jīng)理Nizar Romdan在接受GamesBeat采訪時表示,阻礙移動VR空間定位技術實現(xiàn)的一大障礙是位置追蹤所需的傳感器沒有多少其它用處。

          “移動設備受限于產(chǎn)品形態(tài),”他說。“它基本就是塊5英寸屏幕的薄機身,能塞下多少傳感器呢?”手機廠商在制造手機時可能未必會考慮針對VR加入相應的傳感器,因為VR應用的普及度并不高。

          不過這一點正在改變,Google在今年的I/O大會上推出了Daydream VR平臺,為支持Daydream的手機畫了一條線,要求在傳感器、性能、屏幕方面達到相應的標準。所以針對VR優(yōu)化的手機應該會越來越多。而其實在這類手機上市之前,VR一體機也是個不錯的形式。

          不過,就算有了合適的傳感器,還會有別的障礙。

          2、性能

          移動頭顯的空間定位其實已經(jīng)有了,微軟和Magic Leap的AR(增強現(xiàn)實)設備包含了空間定位技術,只是我們暫時還不了解具體是如何實現(xiàn)。在一些解讀中,微軟的HoloLens用的是Slam技術來做的空間定位,只是這技術要用到手機上還存在障礙。

          HoloLens使用的是PC級的處理器且整套設備都是專門針對AR的應用場景進行優(yōu)化的。而手機即便為VR作了優(yōu)化,要用類似技術的話功耗也是一道大坎。

          “傳感器加的越多,需要處理的信息也就越多,”Romdan說。“但功耗的要求卻還是一樣的。智能手機運行的功率大概是3W,大一點的能達到5W,幾乎沒有能達到10W的。相比PC上的300-600W,完全不在同一水平上。所以你得在處理這些信息的同時將功耗保持在低水平上。”

          因而就算有解決方案,卻發(fā)現(xiàn)需要100W的功耗,也是不行的。

          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簡單說要實現(xiàn)移動VR的空間定位并不難,但是要達到進入消費市場的一系列要求卻不容易。“移動VR的空間定位是可以實驗的,但是想低成本,小功耗,高性能,輕便移動等綜合產(chǎn)品指標,就非常難。”Ximmerse的創(chuàng)始人賀杰告訴雷鋒網(wǎng)。

          Ximmerse在做移動VR空間定位的光學方案,透過頭顯上的攝像頭加上手柄上的光球定位點來實現(xiàn)定位,同時配備了慣性動捕。從大朋在一體機發(fā)布會上安排了Ximmerse的展臺來看,他們的另一套M-Polaris定位方案有可能用的就是Ximmerse的。據(jù)賀杰透露,未來幾個月這套系統(tǒng)就將量產(chǎn),具體效果如何雷鋒網(wǎng)會持續(xù)跟蹤報道。

          

          Ximmerse官網(wǎng)的X-HAWK方案,通過為頭盔加上攝像頭,配上手柄實現(xiàn)6自由度的追蹤及觸感反饋

          雷鋒網(wǎng)專欄作者,資深VR從業(yè)者王銳告訴雷鋒網(wǎng),他認為Slam定位是比較有潛力的技術,特別是隨著計算性能的提升同時功耗的下降;另外Ximmerse的方案也不錯,可以做到低成本的同時有不錯的定位精度。

          Carmack這邊,雖然目前并沒有更多消息,但據(jù)他表示自己在“花大部分”時間為Gear VR空間定位。作為久負盛名的天才軟件工程師,未來會有相當聰明的軟硬件結合實現(xiàn)辦法也是可期的。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qū)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北市| 安徽省| 叙永县| 岱山县| 元朗区| 晋中市| 莫力| 宜春市| 历史| 丰原市| 南安市| 如皋市| 霸州市| 宜春市| 朝阳县| 大安市| 博野县| 嘉善县| 运城市| 册亨县| 麻江县| 泗阳县| 峨眉山市| 桂平市| 浑源县| 贵阳市| 柳林县| 喜德县| 西盟| 漳浦县| 岗巴县| 山西省| 小金县| 乌恰县| 海安县| 桐庐县| 巫山县| 江安县| 卓资县| 讷河市|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