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物聯網與傳感器 > 設計應用 > 無線傳感器節點的低功率電源轉換方案

        無線傳感器節點的低功率電源轉換方案

        作者: 時間:2017-10-21 來源:網絡 收藏

          我們周圍有大量環境能源,傳統的能量收集方法一直采用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發電機。不過,新的收集工具允許我們用種類繁多的環境能源產生電能。此外,重要的不是電路的能量轉換效率,而是那些可以用來給電路供電的“平均收集”能量數量。例如,熱電發生器將熱量轉換成電能,壓電組件轉換機械振動,光伏組件轉換太陽光 (或任何光源)。這樣就有可能給遠程傳感器供電,或者給電容器或薄膜電池等儲能器件充電,以便微處理器或發送器能夠無需本地電源而接受遠程供電。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10/367162.htm

          節點()基本上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它由一些換能器組成,能將環境能源轉換成電信號,其后跟著的通常是DC/DC轉換器和管理器,以通過合適的電壓和電流給下游電子組件供電。下游電子組件包括微控制器、傳感器和收發器。

          在實現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運行這個需要多少功率?從概念上看,這似乎是一個相當簡單的問題,然而實際上,由于受到若干因素的影響,這是一個有點難以回答的問題。例如,需要間隔多長時間獲取一次讀數?或者,更重要的是,數據包多大?需要傳送多遠? 這是因為,獲取一次傳感器讀數,系統所用能量約有50%是收發器消耗掉的。有若干種因素影響WSN能量收集系統的功耗特性。

          當然,能量收集電源提供的能量多少取決于電源工作多久。因此,比較能量收集電源的主要衡量標準是功率密度,而不是能量密度。能量收集系統的可用功率一般很低,隨時變化且不可預測,因此常常采用連接到收集器和輔助電力儲存器的混合架構。收集器(由于能量供給不受限制和功率不足)是系統的能源。輔助電能儲存器 (電池或電容器) 產生更大的輸出功率但儲存較少的能量,在需要時供電,除此之外定期接收來自收集器的電荷。因此,在沒有可從其收集能量的環境能源時,必須用輔助電能儲存器給WSN供電。當然,從系統設計師的角度來看,這進一步增加了復雜性,因為他們現在必須考慮,必須在輔助電能儲存器中儲存多少能量,才能補償環境能源的不足。究竟需要儲存多少能量,取決于幾個因素,包括:

          (1) 環境能源不存在的時間。

          (2) WSN占空比(即讀取數據和發送數據的頻度)。

          (3) 輔助電能儲存器(電容器、超級電容器或電池)的尺寸和類型。

          (4) 環境能源是否足夠? 即既能充當主能源,又有足夠的富余能量給輔助電能儲存器充電,以當環境能源在某些規定時間內不可用時,給系統供電。

          環境能源包括光、熱差、振動波束、發送的RF信號或者其他任何能夠通過換能器產生電荷的能源。以下表1說明了不同能源能夠產生的能量大小。

          表1:能源及其產生的能量大小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新宁县| 盐亭县| 涞水县| 酉阳| 皮山县| 洛浦县| 宁乡县| 通州区| 宿迁市| 始兴县| 施甸县| 同德县| 兴仁县| 岳池县| 钟祥市| 庐江县| 凉城县| 交口县| 乌苏市| 荥经县| 滕州市| 乐清市| 东乌珠穆沁旗| 怀宁县| 台湾省| 磴口县| 纳雍县| 集安市| 迭部县| 合肥市| 八宿县| 稷山县| 永顺县| 班玛县| 神池县| 吴江市| 江津市| 乌鲁木齐市| 玉山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