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服務,強制造,創價值
9月25日—26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工程院共同指導召開的首屆中國服務型制造大會在廣州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廣東省副省長袁寶成,廣州市副市長葉牛平共同出席了大會并致辭。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9/365013.htm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并得到了廣州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以及廣東省生產服務業促進中心承辦。
來自全國服務型制造領域政、產、學、研、用等各界的700余位代表參加了本次大會,包括近200位工信系統代表,70多位行業專家以及450多位企業代表。大會以“服務型制造與中國經濟新動能”為主題,通過主旨演講、專家論壇、地方座談、企業對話、案例解讀、專題培訓等多種形式,為我國服務型制造發展再添新里程碑。

多方共聚 政產學研用共話經濟新動能
張峰表示,推動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是我國制造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本次大會對于進一步統一認識,發揮示范企業的作用,形成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合力,意義重大。發展服務型制造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上下齊動員,政企齊發力,不可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

袁寶成在致辭中指出,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互動、協調發展已成為現代產業的重要發展特征,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服務業作為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模式和業態,在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加速融合方面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廣東始終高度重視服務型制造發展,作為我國制造業大省,廣東將以制造業提質增效、信息產業帶動提升和服務業支撐引領為導向,以試點示范為抓手,以行業平臺和功能區為載體,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

國家制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在主題報告中提出:再爭論產業結構失衡已經沒有很大意義,走出這個爭議最好的辦法就是大力推廣、大力發展服務型制造。現在真正發展服務型制造需要幾個著力點:第一,培育產業融合發展的觀念,構建一體化的產業政策體系;第二,強化兩化融合,提高信息技術支持能力;第三,樹立產業性生態系統觀念,加強制造服務平臺建設;第四,尋找重點行業形成突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部副部長石耀東發言指出:發達國家近幾年在重新認識制造業時研究發現,全球企業研發投入的50%集中在制造業,制造業里面的服務型工作崗位依然占約33%到55%的很大比重,服務業每投入19美分可創造一美元制造業產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發展動能在轉換,戰略引領與解決現實問題需要新的突破口。中國有產業優勢、市場優勢、資源優勢、還有戰略優勢和政策優勢,都在促進制造業和服務業融合,具有相當大的空間去提供經濟新動能。

多措并舉 力促服務型制造邁向新高度
在國家戰略和相關政策指引下,工業和信息化部對服務型制造發展予以高度重視。去年7月,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工程院共同印發了《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成為《中國制造2025》“1+X”體系第一個公開發布的配套文件。隨后,連續指導舉辦了六場“服務型制造萬里行”主題活動,深入開展政策解讀,廣泛交流轉型經驗。同時指導成立了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組織專家開展企業調研、案例分析、教材編寫、交流合作等工作。服務型制造”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
2017年,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如期開展。 本次大會公布了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項目、平臺)名單并舉行了授牌儀式。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等30家企業、中航工業電子采購平臺等60個建設項目、天河工程仿真云服務平臺等30個平臺分別被確定為示范企業、示范項目和示范平臺。

會上,由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聯合一批關注和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的知名專家學者,共同發起成立的公益性學術組織——“服務型制造50人論壇”也舉行了啟動儀式及首次研討活動。

大咖云集 各界領袖共探產業新發展
本次大會云集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多位大咖。中國管理工程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專家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因日程安排無法親臨現場,還特意為大會錄制了視頻,分享了他們對服務型制造的認識和思考。同時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徐曉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經濟時報社黨委書記王忠宏,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首席架構師崔寶秋,山東如意科技集團執行總裁兼首席技術官丁彩玲,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邱普等多位重量級嘉賓蒞臨,他們針對產業發展帶來很多先進理念和精彩觀點,令與會代表獲益良多。
小米科技、山東如意、深圳怡亞通分別圍繞“數據驅動服務,AI創造價值”、“產業鏈格局的打造和全產業鏈服務型制造模式”與“供應鏈服務平臺助力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與參會嘉賓分享了公司在服務型制造方面的典型經驗。



會上,由王忠宏書記主持,圍繞“發展服務型制造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邀請徐曉飛副校長、西安陜鼓動力總經理陳黨民、沈陽東軟醫療副總裁韓東龍、珠江鋼琴董事會秘書楊偉華、嘉誠國際物流董事長黃平等企業嘉賓展開了高峰對話,亮點頻出令現場觀眾參與熱情高漲。

內容豐富 多維度、跨地區、跨領域交流
本次大會內容精彩紛呈,除全體大會外,還有專題論壇、工作座談、企業培訓、展覽展示等多個環節,為與會代表搭建了政產學研用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跨界合作和協同創新;為服務型制造發展工作提供決策依據,構建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良性機制。
“服務型制造萬里行——走進廣東”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許科敏,廣東省經信委黨組書記、主任涂高坤出席并致辭。活動發布了廣東省服務型制造與生產性服務業工作的多項成果,八省市相關工作負責同志分享了各自區域內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政府行動,以及“設計驅動的服務型制造”企業案例分享,與會觀眾充分感受了廣東服務型制造工作發展的勃勃生機。

“服務型制造50人論壇”召開了首次研討會,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副司長于曉東出席研討會并講話。國家級科研機構和知名高校的多位專家齊聚一堂,通過主題報告、專題討論等環節多角度分析、探討了服務型制造的發展的理論和實踐。

“服務型制造典型模式交流論壇”通過示范企業代表的主題演講,企業嘉賓與專家的現場對話,開放討論,啟迪思路,與會代表踴躍參與,受益匪淺。

小米科技攜小米谷倉學院院長洪華博士和小米生態鏈企業藍米科技CEO 馬浩展開了“制造業+互聯網融合下的典型模式論壇”,通過精彩的主題演講闡述了小米及小米生態鏈如何在產品和服務之間做出平衡,并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大會期間,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組織召開了“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座談會”,圍繞首批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工作,通報總結工作情況,聽取了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相關工作負責同志的意見建議。同時,首批示范遴選評審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晶與參會代表進行了專題交流。

大會還為參會企業設置了專題培訓,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高杰,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吳俊,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華南大區工廠自動化業務總監韓振華,日本經營品質學會副會長、富山大學研究生院MBA教授清家彰敏等專家,從國內到國際、從理論到實踐等多角度出發,為參會企業代表獻上了內容豐富的培訓。

大會同期還舉辦了發展服務型制造實踐展,旨在更好地推廣服務型制造典型模式和先進經驗,提高企業對服務型制造的認識,切實幫助不同地區及不同行業的企業轉型升級。展覽從政府推動措施到企業落地實踐,直觀展示了服務型制造在我國的實踐發展之路。


更多關于本次大會的深入報道,歡迎關注“服務型制造”微信公眾號,我們將在后期持續推出本次大會精彩內容的專題連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