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秒殺OLED和液晶 Micro LED技術真能行嗎?
Micro LED繼承了LED的特性,它具有低功耗、高亮度、超高分辨率與色彩飽和度、響應速度快、能耗低、壽命長等優點。根據資料顯示,Micro LED的功率消耗量約為LCD的10%,OLED的50%。而與同樣是自發光的OLED相比較,亮度高了30倍,且分辨率可以達到1500PPI(像素密度)。單從這些特性來看,Micro LED的優勢毋庸置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201707/362395.htm·Micro LED的產業鏈布局
對于Micro LED整個產業鏈的布局,以臺廠最為積極。對于一個Micro LED產品來說,基本構成是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驅動IC三大塊兒。這三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大量繼承液晶和LED的衣缽。臺灣工研院認為,他們具有整條產業鏈的優勢。那么為什么同樣具有產業基礎的中國大陸,以及日韓地區并沒有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呢?

巨量轉移工藝是Micro LED的難點之一
首先一點是因為大陸以及日韓顯示企業都在忙著大力發展OLED;其次最為重要的一點是Micro LED有一個行業內幾乎不會用到的高難度工藝——巨量微轉移,它也叫做巨量轉移。而臺灣Micro LED產業最大的動作之一,就是去年年底以臺灣工研院為牽頭單位,成立了“巨量轉移”產業聯盟,這無疑是Micro LED技術邁出的一大步。
巨量轉移:簡單說就是在指甲蓋大小的TFT電路基板上,按照光學和電氣學的必要規范,均勻焊接三五百甚至更多個紅綠藍三原色LED微小晶粒,且允許的工藝失敗率是有幾十萬分之一。
Micro LED或許只是紙上談兵?
·兩大致命因素注定Micro LED離我們還很遠
1、巨量轉移難題
從目前的產業基礎來看,TFT基板、超微LED晶粒、驅動IC都不是很大的問題,然而巨量轉移確是一個很大的難題,Micro LED如果突破不了這個難題,注定難以成功。為了避免Micro LED的高亮化,晶粒必須要做到非常小,這樣小的電子器件做電器結構上的焊接,同時還要保持百萬級別的有效性,難度可想而知。

Micro LED如果突破不了巨量轉移注定難以成功
同時在液晶和OLED大行其道的情況之下,Micro LED必須有可行的市場經濟性。雖然Micro LED能夠讓顯示屏的能耗大幅降低,但由此帶來的節能效果必然會導致成本的增加,如果不能夠很好的把控成本,競爭優勢也難以體現。總體來說,巨量轉移不僅要克服超大量微小晶粒的轉移問題,還要保證快速達到工藝水平的成熟標準,以形成與OLED、LCD對抗的局面和認知。
2、全彩化難題
Micro LED還有一大難題就是全彩化,發光波長一致性的問題。單色Micro LED陣列通過倒裝結構封裝和驅動IC貼合就可以實現,但是RGB的陣列需要分次轉貼紅、藍、綠三色的晶粒,需要嵌入幾十萬顆LED晶粒,這對于LED晶粒的光效、波長一致性、以及良率有著更高的要求。同時對于LED產生色差的支出也是阻礙技術的瓶頸。

基于Micro LED顯示屏的量子點全色發光流程圖
目前蘋果持續加碼投入RGB三色Micro LED的研發,但始終沒有解決良品率以及成本的問題,這也使得近一年來Micro LED的研發進展相對較慢。近期,業界所采用的試制品大多都屬于單一顏色,未來如何突破這項技術瓶頸,開發出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全彩化Micro LED,將攸關Micro LED能否進入主流市場的大門。
總結:
在OLED日趨成熟的今天,抓住市場才是顯示企業生存的法寶。而Micro LED雖然不乏有眾多造勢企業,但他們更多的是將其作為一種技術儲備,而不是最佳選擇。所以,有人稱Micro LED將在幾年內秒殺液晶和OLED,這一切聽上去都像是個玩笑。
評論